•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王国维故居

别名
海宁王国维故居
门票参考
10元
开放时间
08:00~16:30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3小时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1886-1898年)
所在地/隶属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西门内周家兜

景点介绍

王国维故居坐落在海宁市盐官观潮景区西门内周家兜,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少年时代的生活之处。原住宅前后围墙、石库门、台门等早废,其主要建筑于1985年6月-1986年7月按原貌修复。

现庭院坐北朝南,建筑为木结构。前厅正中置放王国维半身铜像,陈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王国维故乡、家世及其生平。第二部分,介绍王国维的主要学术成就,陈列王氏各种著作和手稿。第三部分,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王国维的论著。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海宁人。近代著名学者,早年研究哲学、文学,1907年至北京任学部图书馆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研究,辛亥革命后东渡日本,专习经学、小学、金石、甲骨。

1924年北京清华研究院聘为导师,主要著作有《宋元戏曲史》、《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古礼器略说》等。

故居的规模和格局

故居坐北朝南,2进,总面积约290平方米,前为平屋,三开间,后进楼房,两进之间有天井及厢房,整组建筑自成独立院落。

王国维其人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又字伯隅,号静观,海宁盐官人.自幼沉静好思。5岁进私塾,背诵和学作诗文。9岁时父回乡奔祖父丧,以后便长居家中,教授他骈散文及古今诗词。王国维16岁中秀才,才华初露。清光绪十九年(1893)、二十四年两次应乡试未中。22岁进上海《时务报》,业余去东文学社学习外文及理化,开始接触西方文化。辛亥革命后,王氏随罗振玉东渡日本。此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研究,尤其致力于甲骨文、金文、汉晋简牍和唐人写本的考释。王国维是新兴学科甲骨文、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所著《流沙坠简序》、《殷墟书契考释序》、《宋代金文著录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论》等,均被称为划时代之作。其史学论文几乎篇篇皆有发明,后汇编成《观堂集林》20卷。他把历史文献与出土资料密切参证的治史方法——两重证据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推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王国维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海宁四才子”之首

王国维(1877—1927),著名学者,原名国祯,字静庵(安),又字伯隅,初号礼堂,又号官堂,亦号永观、人间等,浙江海宁人。

海宁王氏家族世系原籍河南开封,“靖康之难”后,王国维的远祖随宋高宗南渡居于海宁,世代书香。王国维7岁开蒙,15岁时被推为“海宁四才子”之首,16岁考中秀才。

王国维早年研究哲学、文学,他说:“余之性质,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为苦寡;欲为诗人,则又甘感情寡而理性多。诗歌乎?哲学乎?他日以何者终吾身,所不敢知,抑或在二者之间乎?”王国维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始,在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任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光绪三十三年,始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

辛亥革命后的王国维

辛亥革命后,王国维以前清遗老自居,衣冠不异昔时,脑后拖着一条辫子,头戴瓜皮小帽,身穿蓝布大褂。与同样“衣冠不异昔时”的辜鸿铭的装束相比,少了几分华贵,添了几分朴素。

1913年,王国维开始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其对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更是成果斐然。在史学研究方面,王国维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是“新史学”的开山之人。他在《古史新证》中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吾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吾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无不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1923年4月,清逊帝溥仪颁旨任命王国维“南书房行走”。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京畿警卫总司令鹿仲麟、警察厅总监张璧和民意代表李石曾将溥仪逐出宫禁,“王国维萌生死志”,“有自杀之心,为家人严视得免”。

1925年,王国维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讲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诗经》等,并研究古代史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

1927年6月2日,先生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王力见到用一张破席裹着的湿淋淋的王国维先生的遗体失声痛哭,洒泪写下《哭静安师》:

似此良师何处求?山颓梁坏恨悠悠。

一自童时哭王父,十年忍泪为公流。

王国维先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师,“少年才气骏发,中年蓬勃外烁,晚年大器宏深”,生平著作六十二种,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史学、古文字学、音韵学、版本目录学、校勘学、教育学、心理学诸多领域,且均有度越阡陌的新发现,对辜鸿铭的英译《中庸》一书,王国维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理解上的偏差和译文上的失误。

郭沫若先生称赞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一段异样的光辉。”

《王国维文集》的选编者说:“纯熟地以小学沟通学术之林,为王国维治学中一大法宝。”如同《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王国维的作品,篇篇文采飞扬、美不胜收。先生自言:“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足百阕,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则平日之所信也,虽比之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余愧有所不如,然此等词人,亦未始无不及余之处。”所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文学上以“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百万的后学”。他在《文学小言》中的“三级境界说”,更得文学三昧。先生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未有未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ju)跻第三境者。文学亦然。”

王国维先生的鸿篇巨制,自是黄钟大品、空谷足音;其小品随感亦流光溢彩、耀眼夺目。比如:1923年,王国维再度来京,“离南方之卑湿,乐北土之爽垲(kai)。九十月之交,天高日晶,木叶尽脱,因会得‘肃霜’、‘涤场’二语之妙”,写下《“肃霜”、“涤场”说》。几百字的短文,先生章引经据典达二十多处,对《诗·豳风》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进行剥茧抽丝的解析。指出:“马有肃霜,鸟有鹔鷞,裘有鹔鷞,水有潇湘,皆以清白得称。”“《诗》之‘涤场’,则肃清之义。‘九月肃霜’,谓九月之气清高颢白而已,至十月则万物摇落无余矣。”

王国维先生治学严谨由此可见一斑。但是,他在讲课之时遇到某些问题又常以“这个问题我不懂”一语带过,有时一节课竟有几个“我不懂”的问题。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当年曾师从王国维,起初不理解为什么先生常说“我不懂”;后来悟出,这正是先生治学严谨的表现。做学问的人,不懂就是不懂,万万不能不懂装懂。正可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典型的石库门建筑特色

我国清瓦府第中多石库门建筑,而海宁安戌门内的一座建筑则更为典型,这就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故居。 王国维故居坐落在盐官西门直街周家兜,南隔城墙与钱塘江相望,北临市河。1886年,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在此造这座“娱庐”,于是全家从居住的双仁巷搬来这里。故居座北朝南,木结构庭院式建筑,共二进,前为平屋三楹,大门内外分别悬有顾廷龙、朱穆之题“王国维故居”匾额;门厅中央置有王国维先生半身铜像。大厅内陈列王氏一生十二幅画像及其它资料。

在门厅之后的寝楼亦为三楹,楼中为厅,有“苍松万年春”图。“发前人所未能发,言腐儒所不敢言”这是郭沫若先生对王氏评价的高度概括。寝楼上为王氏学术成就、对王国维评论及书籍、文献、手迹、拓片、照片等展览。中厅悬有沙孟海先生题“广业甄球”匾额,以对王氏博学多才的敬仰。楼后为花园,园内植有花草树木,设有假山古井。侧有腰门通周家兜,故居总面积529平方米。

王国维是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评价其为“新史学的开山”。他在文学、戏曲、红学、地方学等诸方面卓有成就。故居于1985年6月动工,87年6月国际王国维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举行揭幕、剪彩仪式,其子王登明、王慈明等参加仪式。198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国维故居相关信息

门票10元。另可购联票70元,包括景点宰相府第风情街、陈阁老宅、城隍庙、五土庙、江南名匾名联、花居雅舍、江南民俗风情馆、海神庙、观潮胜地公园、王国维故居。

1、海宁火车站可乘专线中巴到盐官镇,仅需半小时,车资10元。另有T109路旅游专线巴士往返于市区与景区之间,市区始发站海宁火车站广场,终点站盐官。

2、自驾车指南:

上海方向:沪杭高速公路屠甸出口处-海宁南北大道-东西大道(即沪杭复线快速干道、01省道)-盐官镇;

杭州方向:沪杭高速公路长安镇出口处-东西大道-盐官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