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小双桥遗址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商)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石佛乡小双桥村

遗址简介

小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的石佛乡小双桥村及其西南部,文化堆积主要分布于小双桥、岳岗、葛寨、于庄、师家河等几个自然村之间,南北、东西各2000米,遗址面积经钻探约达150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为东经113°30’,北纬34°38’。 小双桥遗址发现于1989年。1990年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发掘,并于1995~2000年进行了数次再调查、复查及大规模的发掘。小双桥遗址于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历年来的发掘主要集中在遗址的中心区域,即遗址东北部一带20万平方米,发现有夯土墙、大型高台夯土建筑基址、宫殿建筑基址、小型房基、大型祭祀场、祭祀坑、奠基坑、灰沟、与冶铜有关的遗存等文化遗迹及大批质料各异、种类繁多的文化遗物。出土遗物除陶器外,还有青铜器、玉石器、原始瓷器、骨角牙蚌器、海贝、金箔、卜骨等,还发现有大量的孔雀石、铜渣。其中尤以朱书文字引人注目,朱书文字主要发现于小型陶缸表面,也有位于大型缸口沿、腹壁者,系用朱砂书写,其形状、结构与甲骨文一脉相承,是迄今发现的商代早的书写文字。小双桥遗址分布面积大,堆积时间较短,但文化内涵丰富而重要,具有都邑遗址的规模和性质;遗址地处黄河南岸古敖地范围内,其文化年代属白家庄期,接郑州商城而繁荣,同时历时较短,合于仲丁迁隞的历史记载;遗址中大量岳石文化因素长方形穿孔石器的出现,或可以和仲丁征蓝夷的历史相对应。所以小双桥遗址是当前所发现的处于郑州商城和安阳洹北商城之间的惟一一个白家庄期的、具有都邑规模和性质的遗址,它的发现预示着商都地望等夏商文化探索中的许多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将有新突破。是夏商周考古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朝到了第12任国王仲丁的时候,开始将国都从亳迁往隞,历史上称这件事为“仲丁迁隞”。但隞具体在什么地方,后人一直弄不清楚。

发掘起因

1985年夏天,家住郑州市西北约20公里的石佛乡小双桥村的几位农民,在村西北取土时,从地里挖出了一件青铜器,随即送交给了当时的河南省博物馆收藏。1989年底,村民们又在村西头发现了青铜器,经考古学家鉴定为商代前期青铜建筑构件,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从此,开始了小双桥商代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工作。

从1990年开始,经过3次大的发掘,发现小双桥遗址的面积庞大,达到144万平方米,遗址的中心区域有多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还有用来祭祀的场所和青铜冶炼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有爵、斝、簪(zan)、钩、镞和建筑构件等,其中两件青铜建筑构件特别引人注目(见图),其造型极为奇特罕见。其中的一件正面为方形,俯视为凹字形,高18.5厘米,正面宽18.8厘米,侧面宽16.5厘米,重6公斤。构件正面为单线阴刻饕餮纹,刻法如行云流水,流畅自如。中间有两枚乳钉鼓出,恰似二只睁大怒视的眼睛,近方形角向内卷,云形卷耳,整个构件给人以凝重威严的美感。构件的两个侧面中间各有一长方形孔,长方孔的四周各饰一组龙虎搏象图,这种青铜建筑构件多为宫殿正门两侧枕木前端的装饰物,由其形体推测,该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厚重坚固,居住者非商王莫属。在遗址内还发现有大形石磬、长方形石圭、石祖等,体形庞大,制作精致,也被认为是商王用的器物。

小双桥遗址还有一项重要发掘收获,就是发现了在陶器表面书写的“朱书陶文”,约有8个字。书写用的工具是毛笔,颜料为红色的朱砂。这些文字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朱书文字一脉相承。这是当前发现的商代早的书写文字,在我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隞都

小双桥遗址出土的高规格器物,证明它可能就是历史上的“隞都”。

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