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西金城遗址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新石器时代)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

遗址结构

新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位于西金城村中东部,城墙位于地表1.5米以下,残高2~3米;城墙宽在10~25米之间,系用较纯净的褐色生土拍打筑成。西、南墙中部可能有城门,北、东、南墙外侧发现有小河或排水沟环绕形成的防御壕沟。从城墙及壕沟出土陶片判断,该城址应始建于河南龙山文化中期,进入龙山晚期已经废弃,距今4300年前后。

2008年1月26日《大河报》报道在博爱县发掘了西金城城址,城墙埋于地下1.5米,残高2-3米,面积达30.8万平方米,城址废弃于龙山文化晚期,建筑年代应在龙山文化中期前后,距今4000多年。特别是发现了小麦、大豆等炭化遗存。这是在河南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对研究小麦在我国的出现,传播路线以及中原地区文明起源阶段的人地关系演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这座城址距南边的徐堡城址仅 8公里,距西边的济源苗店遗址也只有 40公里,是豫西北发现的第3座同期城址。

出土文物

在城址以外的东南部,出土龙山文化完整或可复原陶器以及典型标本数百件,主要有陶罐、豆、壶、鬶、斝、觚、盆、双腹盆、刻槽盆、单耳杯和鼎等,整体文化面貌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王湾三期文化)的中晚期。出土龙山时期各类石器200余件,主要为刀、镰、铲,另有少量斧、镞、砺石和石芯等,制作较规整,但硬度和质量较差。这些石器绝大多数出自龙山时期的沼泽相堆积中,没有固定的出土遗迹,出土深度也深浅不一,应是在劳作过程中就地丢弃的,这说明发掘区应是龙山人的生产区。经过对龙山时期植物遗存的鉴定分析,发现有粟、黍、稻、小麦和大豆等,其中小麦是河南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小麦种植技术在中国的传播路线有重大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