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寿山仙人洞遗址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旧石器时代)
所在地/隶属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寿山村北安屯

遗址简介

寿山仙人洞遗址,位于吉林市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寿山村北安屯西侧,哈达岭山脉寿山主峰东坡上部,东麓山脚下为南北流向的寿山河。遗址南距寿山村1.5公里,东北距北安屯0.5公里。洞口地理坐标北纬43°09'06.9",东经126°37'02.9",高程460米。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成书的《桦甸县志.名胜》,对寿山及仙人洞即有记载。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的文物部门就曾怀疑仙人洞存在洞穴遗存,但多年来一直未通过考古工作确认。1991年5月,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陈全家教授领队,对遗址进行了小面积试掘,出土大量的动物化石和骨、石制品,确认寿山仙人洞为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1993年5~6月,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仙人洞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骨、石制品200余件,古脊椎动物和鸟类化石730余件。

主要特征

仙人洞洞口南偏东12°,高2.87米,宽3.1米,全长约300米。洞内发现人类活动堆积的面积约100平方米,可分为前后两室。洞内堆积可为上下两层,下层绝对测年约距今16.21±1.8万年,与同时期的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相近,具有以小石器为主体的中国北方主工业类型的普遍特征;上层绝对测年约距今34290±510年,传承了下层的文化特征,同时在石制品类型和加工工艺上较下层有明显的进步,出现了黑曜岩石制品和磨制骨器。

建筑规模

仙人洞遗址是目前吉林省经过正式发掘的保存完整,层位关系为清楚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经过系统科学研究的吉林省内测年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洞穴内地层堆积厚,石器和动物化石丰富,是东北地区继辽宁营口金牛山、本溪庙后山洞穴遗址之后的又一处重要发现。日、韩、俄等多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者曾赴仙人洞进行学术考察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研究高纬度地区旧石器中晚期人类文化与技术、生存特点,以及人类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