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冀东烈士纪念馆

别名
冀东烈士纪念馆
门票
免费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行业)
所在地/隶属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陵园路2号

简介

雄伟的冀东烈士纪念塔,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内。作为陵园的标志性建筑,它与巍峨的牌楼式大门、庄严的烈士纪念堂以及圣洁肃穆的烈士墓区一起,构成了陵园的主体纪念建筑群。冀东烈士陵园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民政部、河北省、唐山市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半个世纪以来,它经历了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和天灾人祸的浩劫磨难,巍然矗立在冀东大地。

历史沿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0年间,无数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收录在1981年河北省民政厅编纂的《革命烈士英名录》上的唐山籍烈士,就有1.9万余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劳动人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流水般的时间冲刷不掉人民对烈士的缅怀,而对牺牲战友的无尽思念,更时时撞击着在冀东工作战斗过的老同志的心灵。

建国之初,原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副部长的李运昌,以及原冀东区党委书记、时任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的吴德,就曾联名致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议兴建冀东烈士陵园。1954年,李运昌在百忙之中又给当时的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写信,再次呼吁,表达了家乡父老的心声。林铁同志很快批复,责成唐山市委办理。之后不久,冀东烈士陵园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并雷厉风行地开始了工作。

1955年初,筹备委员会抽派干部,赴邯郸、北京等地参观学习,回来后很快拿出了设计草案。经过唐山市有关领导反复研究修改,并及时向省领导及李运昌同志请示汇报后,得以确定。同年8月中旬,冀东烈士陵园正式破土动工。整个工程分3期进行,大门、纪念塔、纪念堂等主体建筑为1956年的主要工程,于当年的12月21日实际完成。

远在北京的李运昌、李楚离等冀东老领导,时时关注着烈士陵园的建设。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期间,唐山市副市长白芸找到他们,求助征集中央领导题词。李运昌不负家乡人民的重托,亲自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同志处。朱老总得知此讯后,满口答应,欣然命笔。9月28日,也就是“八大”刚刚闭幕的第二天,李运昌就收到了秘书沈毓柯转来的朱老总用毛笔写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信笺上的题词——“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与此同时,李运昌又找到了聂荣臻元帅。聂帅这位当年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冀东根据地的直接领导者,挥动饱蘸激情之笔,题写了“冀东烈士陵园”的园名。

1958年4月5日清明节,在高耸入云的烈士纪念塔下,在庄严的烈士纪念堂前,冀东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次日出版的《唐山劳动日报》发表了题为《纪念先烈学习先烈》的社论,并以“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冀东烈士陵园隆重揭幕”为标题,进行了报道。

“新生千百万,浩荡慰忠魂”。冀东烈士陵园自1958年正式开放以来,每年都要接待数以万计的各界谒陵群众。是唐山及周边地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到清明时节,这里便是白花的海洋,是鲜艳的红领巾和招展的红旗的海洋。人们从工厂、田野和课堂汇集到纪念塔下、烈士墓前、纪念堂中,凭吊烈士英灵,缅怀烈士丰功伟绩,举行入党入团宣誓,用紧握的铁拳,铿锵的誓言,告慰革命先烈的忠魂。

每年的这个时刻,中共唐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唐山军分区、唐山市民政局以及革命烈士家属,都要在烈士纪念塔下举行隆重的联合悼念革命先烈仪式,纪念祭扫,敬献花圈,40余年以来,已经形成了传统。

然而,1959年庐山的政治风云,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冀东。至少从1962年起,就不断地有人在各种场合提出抹掉冀东纪念塔上彭老总的题词。为此,陵园曾数次派干部向李运昌及省委领导请示。尽管李运昌、李子光等领导同志一再表示“要慎重,现在彭德怀还是中央委员”,“中央还无明文发表,似乎不应太急。再说邯郸也有他的题词,仍然还未动”,“还应等待”……但在十年内乱中,冀东党组织横遭诬陷,烈士纪念塔上的题词一面接一面地被厚厚的石膏粉覆盖了。1968年10月18日,唐山市革命委员会对烈士陵园革命领导小组批示,将原“河北省冀东烈士陵园”改为“河北省唐山烈士陵园”。

1976年7月28日,一场举世罕见的地震灾害,摧毁了唐山这座百年工业重镇,夺走了24万人的生命。冀东烈士纪念塔等精美绝伦的陵园建筑群,被夷为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墟。数百件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埋压其间,17名陵园工作人员7亡(其中就有李运昌司令员的爱子李贺仁)6伤。震灾之后,冀东烈士陵园满目凄凉。然而,人民是震不垮的,信念是扑不灭的。在天灾人祸面前,他们用坚实的身躯,用革命先烈宁死不屈的精神,用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筑起了心中的纪念塔。

1984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在百业待举的情况下,批准了冀东烈士陵园的复建工程规划,1986年又将此列为唐山市重点工程。

冀东烈士陵园的复建,是唐山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时时牵动着各界群众的心。共青团唐山市委在烈士墓区召开“烈士永远活在我心中,我为修复陵园献力量”的主题团会,并号召全市共青团员为陵园复建捐款。开滦马家沟矿的老工人刘硕勋,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的238元钱捐献给冀东烈士陵园的238位烈士。国际主义战士周文彬远在韩国的亲属拜谒过烈士墓后,将一个写着“寸意”的信封装上了200美元,亲自交给陵园管理处负责人。唐山市标准件厂干部陈振民数次将自己为数不多的稿费和伤残金捐给陵园……

为争取时间,加快复建进度,唐山市的多位领导同志都曾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到陵园挥汗参加复建劳动。全市还有数不清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大中小学学生自发地利用休息时间到陵园义务劳动。

经过两年的奋力苦战,大门、纪念塔、纪念馆等三大主体建筑于1986年7月28日抗震十周年之际落成。复建后的陵园建筑群,在保留原来民族古典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更加雄伟壮丽。其中,冀东烈士纪念塔比震前增高至34.5米。与唐山抗震纪念碑一起,同为当时唐山市的最高建筑。在表达党和人民对革命先烈崇敬怀念之情的同时,也象征着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

复建后的纪念堂,更名为冀东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达2149平方米。比震前陵园建筑面积的总和还多1300平方米。是当时河北省内最大的烈士纪念馆。其基本陈列为《冀东革命烈士斗争业绩陈列》,于1989年10月25日纪念李大钊百年诞辰之际正式向社会开放。

领导指示

年近八旬,鹤发童颜的李运昌同志以及李葆华等领导,出席了隆重的开馆仪式。紧接着,李运昌又在1991年,将自己珍藏的299件珍贵革命文物,无偿捐赠给冀东烈士纪念馆。在唐山市文物局、民政局为此专门举行的捐赠仪式上,李老深情地说:“这些文物我保存了半个多世纪,军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革博(中国革命博物馆)还有卢沟桥抗战纪念馆跟我要了多次,我都没给,我把他们捐给冀东陵园,是因为这里埋葬着我的战友们,我想他们呐!”说到动情处,这位当年叱咤风云的司令员,眼中闪动着晶莹的泪光。李运昌的这次捐赠极大地丰富了馆藏,从而使冀东烈士纪念馆的藏品中能够列为国家一、二、三级的珍贵文物一跃达到了338件,是河北省同级烈士纪念馆中的国家级珍贵藏品数量之最。

1997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将冀东烈士陵园列入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三批维修改造项目,省、市两级财政部门联合投资418万元人民币,对园内包括纪念塔、纪念馆、烈士墓区以及馆内基本陈列进行全面修缮和改造。

这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维修改造项目,是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施纲要》,而进行的一项跨世纪的系统工程。10年内,将对全省1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期分批进行维修改造,预计投资3亿元。1997年4月1日,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卢展工亲临唐山考察,在冀东烈士塔下对陵园的基地建设工作作出了具体指示:

冀东烈士陵园是唐山地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基地,也是各界群众祭奠、悼念冀东英烈的主要场所。为保持庄严肃穆的气氛,其建筑物一定要注重整体形象和外在形象。

卢展工副书记还明确指出:

现有烈士纪念塔上半部分的白水泥应换为汉白玉贴面,或白色人工大理石贴面,与下半部分共同组成整体效果。纪念塔护栏用白水泥整体浇筑效果不好,与纪念塔不协调,不相称。烈士纪念塔是整个陵园最主要的建筑之一,是门面,应与汉白玉塔身统一起来。

在这次陵园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维修改造工程中,烈士纪念塔的位置是重中之重。根据卢展工副书记的指示,工程设计人员迅速作出了详尽的修缮方案:

一、纪念塔题词、刹杆、五星重新贴敷金箔。

二、三层塔檐下方补贴汉白玉贴面,塔檐内侧喷仿瓷涂料。

三、拆除各层基座的白水泥围栏,改设草白玉栏板,四面梯道两侧改为汉白玉垂带,增设汉白玉斜栏板。

四、两层基座台面揭去重铺,清缝沟灰。

五、顶层基台周面加斧细垛。

纪念塔维修改造工程实际造价50余万元,于1999年建国50周年庆典之际竣工。

维修改造后的三大主体建筑,面貌焕然一新,连同纪念馆内的基本陈列《冀东革命烈士斗争业绩陈列》一起,顺利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并于2000年清明节,正式向社会开放。

冀东烈士纪念塔,是冀东烈士陵园标志性的纪念建筑,它所昭示的革命先烈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如同塔顶上的红星一样,千秋万代,永远闪亮在冀东大地,闪亮在人民的心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