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哈尔滨华严寺

哈尔滨华严寺
别名
华严寺
所在地/隶属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比乐街65号

基本简介

哈尔滨华严寺位于南岗区比乐街63号。始建于1920年,1929年续建,1937年竣工,为尼众寺院。“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80年代被宗教部门收回,1996年重新修复并恢复宗教活动。各殿均为小青瓦覆顶,山门、大殿等处绘有中国传统彩画。属于中国民族传统建筑风格。

华严寺建寺时间比素有东北四大丛林之首的极乐寺还早,是依据佛教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命名的。寺院原有4座大殿,供奉着诸佛菩萨,名家题字甚多。其两层砖雕与木结构更突出了华严寺的独特之处,其砖雕艺术极为独特,青砖采取“磨砖对缝”的垒法,是哈尔滨市保存完整和造型独特的文物。在经历了战争、土改等历史的多次磨难后,砖雕人、物依然栩栩如生。如今的华严寺占地1200多平方米,仅剩下了天王殿、华藏世界两座大殿,但整个寺院宏伟依然。

华严寺是一座女庙,注重修行,寺内出家的女尼并不多,但是有许多居士来此修行。这里地处居民区,在文革期间庙产被占,僧尼被遣散,文革后一位自幼在此出家的女师傅本来被“分配”到哈尔滨的另一座女庙普照寺,但是她发愿重开华严寺,并取得成功。

建筑

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南岗区比乐街上,因承贤首之续奉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主,故名华严寺。华严寺始建于1922年,历时15年才成规模,“文革”间遭毁坏,寺院原有4座大殿,供奉着诸佛菩萨,名家题字甚多。其两层砖雕与木结构更突出了华严寺的独特之处,其砖雕艺术极为独特,青砖采取“磨砖对缝”的垒法,是哈尔滨市保存完整和造型独特的文物。在经历了战争、土改等历史的多次磨难后,砖雕人、物依然栩栩如生。

“大雄宝殿”仍是赵朴初的真迹,楹联为:“磬音出华严遍传婆娑世界;凡圣入宝刹同修净土法门。”大殿内两侧有十六罗汉画像之一的宾度罗跋罗度阇,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于西瞿陀尼洲;之二的迦诺迦伐蹉,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北方迦湿弥罗国。殿中供奉这西方三圣,两厢为塑像为本于印度神话的二十诸天,东有护法大梵王尊天、护法阎罗王尊天、护法散脂大将尊天、护法鬼子圣母尊天、护法韦驮尊天、护法持国天王尊天、护法广目天王尊天、护法大辩才尊天、护法日官太阳尊天、护法娑竭龙王尊天,西有护法大帝释尊天、护法摩醯首罗尊天、护法紧那罗尊天、护法大功德尊天、护法珂帝利尊天、护法坚牢地神尊天、护法金刚密迹尊天、护法大摩利支尊天、护法月宫太阴尊天、护法菩提树王尊天等。佛教把古代印度神话和其他宗教中的一些神称为天,并将他们吸纳进来,视为佛教的护法神。每个“天”都有动听的故事。

右为文殊殿,两侧有十六罗汉画像中之三迦诺迦跋厘阇尊者,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于东胜身洲;之四苏频陀尊者,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北俱卢洲。

左为普贤殿,两侧为十六罗汉画像中之五诺矩罗尊者,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南赡部洲;之六跋陀罗尊者,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于耽没罗洲。

历史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比乐街上,有座名为华严寺的尼姑庵,早起散步时路过,但没有进去,只是在墙外读了《华严寺记》的碑文,碑顶有两条龙,碑文是竖版,无标点。

华严寺始建于一九二二年。斯时由吕尊五居士申得土地开发证书,并由居士吕尊五等五人捐资,要其弟吕福臣监修。于一九二三年建成主殿、两侧耳殿及东西配殿,然资金已磬,被迫中缀。

适一九二九年守志、乐西两位尼师驻锡于兹,矢愿续建,多方募缘,得于盛馨居士等竭诚相助,于一九三四年率建成寺墙及山门。

翌年守志尼师圆寂,乐西尼师独践二人之愿,历尽坎坷,建成配置完备、气势雄浑之伽蓝精舍,因承贤首之续奉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主,故名华严寺。

一九三六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由乐西师主持开光典礼。道场中香光幡幢、明洁庄严,于时为盛。斯时有尼僧二十余众。

一九三九年乐西师圆寂,由了尘等五位共同主持寺务。同年八月,净西师自长春净土寺佛学院学成返寺,遂被举为第二代主持。自此众尼僧以戒为师、净土为宗,《华严经》为主课。自度度人,自觉觉他,弘扬佛法。

一九四七年时局动荡,为利乐民众,净西师白天参加社会工作,诸如扫盲之类;晚上返寺修行。无暇于寺务,遂辞去主持之职,而由守慧师主持。

“文革”时期,庙宇被占,经籍散佚,图像崩壁,尼师颠连。至“文革”结束,法纲重振,百废复兴。净西师为重振华严寺法鼓而多方奔走、上下吁求。在有司及朱护法信众诸如麦素茗、伍增芬、王柏柏、黄文英等大力协助下,历时十二载,而故址获归。然破败颓散,难存尼众。在净西师感召下,四方居士、八方信众,捐资戮力修复院宇,终于一九九六年农历七月初四,行三十年后第二次开光大典。

今非昔比,现今华严寺可谓“祖梵闻三界、朝香彻九天”,利乐有情,广结法缘;庄严国土,续佛慧命。

是为华严寺缘传。

立碑时间为二OO三年七月七日。

可能乍读是寻常的一个寺院的兴建始末,但如果参照哈尔滨的历史,就会觉出意义的非同一般了。

一八九五年,俄国决定将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中国东北。一八九六年和一八九八年,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攫取建筑和经理中东铁路干支两线的特权。哈尔滨就是建筑铁路过程中由一个车站发展起来的城市,统治中国土地上这座城市的一直都是外国人,这座从来没有设过城门的城市,涌入的不仅是想探险想发财的洋人,而且还有代表西方文化的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这些西方文化纷纷建立教堂,想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哈尔滨被屈辱地称为“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但做为中国文化的本土元素在哈尔滨则一点儿也看不到,因此不甘在政治上和文化上臣服的中国人顽强地起来抗争,其中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建立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庙宇,华严寺与著名的极乐寺都属于这一时期的建筑。

它是凝聚处在洋房林立洋教堂遍布的城市中广大妇女在文化上寻根的寄托之所在,在晨钟暮鼓的诵经声中,她们聚集于此,回归到上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中,回归到广袤土地上共同的文化生活中。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盛行洋节洋习俗,尤其在哈尔滨这个以洋气著称的城市,街头以圣诞节布置最为隆重,其他的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也都非常流行。这个时候,华严寺举行第二次开光,其意义也颇类于第一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