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别名
哈尔滨市天主教堂,士课街教堂
门票参考
免费
所在地/隶属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士课街47号

基本介绍

20世纪初的哈尔滨已经是一座沉浸在教堂钟声里的城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建造在当时哈尔滨教堂兴建的盛期,宏大的规模、瑰丽的造型,散发着温情的宗教气息使其在成为一座杰出宗教建筑的同时,也成为了拜占庭艺术在哈尔滨城市的一处不可或缺的风景和记忆,成为哈尔滨的文化地标之一。

哈尔滨的品格与气质很别致,是一座洋味颇足的浪漫都市。早在20世纪初,欧美人就称哈尔滨为“东方的莫斯科”、“远东的小巴黎”。今天深入其中,也不难发现如此文化背景的渊源:百年前的那些躲避战乱的中外流亡者错将他乡当故乡,按照故国的面貌来营造哈尔滨,使得哈尔滨成为了一座被外来文化“异化”了的城市。

哈尔滨因为它的独特建筑而闻名,教堂宛如建筑群中的珍珠点缀其间。教堂特有的文化,发散教堂特有魅力,打造了哈尔滨这座旅游名城特有的魅力景观。成为诸多游客观光旅游的必游之地,成为哈尔滨新兴的颇有增长点的旅游景点。

景点景观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为典型的俄罗斯式建筑,砖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对称布局,正门西向。上下两层,上层为宗教活动场所,下层是主教、神甫工作和食宿的地方。屋顶有巴洛克式塔楼、洋葱头式钟楼和天主堂,钟楼、塔楼和天主堂上方各有一枚十字架。

这座教堂和俄罗斯的古典风格教堂有所不同。俄罗斯的古典风格教堂建筑是拜占庭式的,其造型和风格几乎都是以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为范本的。直到16世纪,俄罗斯人推翻外来民族统治,成为中央集权国家后,才开始把教堂建成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俄罗斯建筑家们,根据地域气候特点将拜占庭教堂的拱顶改为帐篷尖顶,使积雪无法存留。又从阿拉伯教堂钟形圆顶获得启发,将一些教堂的屋顶设计成圆球形状,便出现了有的教堂屋顶上兼容了这两种造型,形成了尖圆高低错落有致的俄罗斯建筑风格。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原为公主岭随军教堂,随着松花江东大桥建成和码头形成,教堂随之迁至教堂街(革新街)44号。1912—1913年建木结构教堂,1935—1936年又改建成砖石结构新教堂,形成两堂并立又浑然一体的特殊格局。砖石教堂由建筑师斯米尔诺夫、陶斯他诺夫斯基设计,高大雄伟,引人注目。全堂有祭坛3个,圆屋顶由4根柱子支撑,其中2根为中央和两侧分界线,中央为圣所。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就是典型的俄罗斯教堂风格的建筑。教堂内共有祭坛3个,圆屋顶由4根柱子支撑,圆柱上方有4幅给门徒讲述教义的圣像,其中2根柱子为中央和两侧的分界线,中央为圣所。教堂的外观高大独特,形体复杂,墙面线角丰富,红白相间,钟楼为帐篷顶式,而主入口上边穹顶则采用俄罗斯传统的洋葱头式,整个外观富有变化,不同风格交融又十分和谐,构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组合。这所教堂占地面积5773平方米,建筑面积502.51平方米,能容纳上千人活动。教堂内有圣像画家萨得罗基尼所绘的圣画,圣母像尤为精致。

砖混结构的新教堂建成后,木结构的旧教堂并未马上拆除,并于1938年开办了神品学校,名义上是培养神职人员,实际上成为了培养反苏维埃分子的基地。

教堂绿色的屋顶,红白相间的墙面砖在阳光的映射下十分典雅。3个天主教十字架分别竖立在教堂3个大小不同的圆顶上。步入堂内可以看到圣母升天、耶稣、若瑟3幅画像,正中摆放着祭台,两侧悬挂着14幅苦路像。

实用信息

交通信息

8路、87路、109路、121路、7路、386路、17路、18路等公交车,至革新街站下车即是。

历史沿革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是日俄战争时期的产物,1907年随调防的俄军从公主岭迁来哈尔滨。1912年2月25日,在现址建起一座木结构的教堂(2000年7月13日,在改造周边环境的时候拆除),1930年10月在木结构的教堂旁,开始建造这座砖石结构的现存教堂,由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设计。1935年10月6日落成,现为哈尔滨天主教爱国会。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原为公主岭随军教堂,随俄军调防至哈尔滨懒汉屯落户,后又迁至阿列克谢耶夫卡村(东香坊)重建。随着松花江东大桥建成和码头形成,城区旧城(香坊)居民大批转移至马家沟,教堂也随之迁至教堂街(革新街)44号。1912—1913年建木结构教堂,1935—1936年又改建成砖石结构新教堂,形成两堂并立又浑然一体的特殊格局。砖石教堂由建筑师斯米尔诺夫、陶斯他诺夫斯基设计,高大雄伟,引人注目。全堂有祭坛3个,圆屋顶由4根柱子支撑,其中2根为中央和两侧分界线,中央为圣所。堂内有圣画家萨德罗基尼的圣画。圆柱上方有4幅给门徒论述教义的圣像。从库尔斯库赠送给旅顺口俄军的圣母像,载着赠送者的姓名及年月。教堂占地面积5773平方米,建筑面积502.51平方米,教堂能容纳1500人,地处俄罗斯正教徒居住集中的地方,为哈尔滨东正教徒活动中心之一。

1920—1924年,首任掌院司祭别特尔·阿恩道诺夫。

1924—1933年,第二任彼得·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1933—1937年,第三任米哈衣·鲁高基恩。

1937—1943年,第四任阿里司塔拉·波诺马列夫。

1943年,第五任西灭恩·诺渥西勒才夫。

1980年,该堂拨给哈尔滨天主教会使用。

教堂是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举行弥撒礼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宗教是欧洲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堂遍布城乡各地,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历史久远。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是日俄战争时期的产物,它是摆脱外来影响之后的俄罗斯风格的教堂建筑经典。建筑结构复杂,装饰线脚丰富,墙体红白相间。整个建筑充满着韵律的美、造型的美、色彩的美。

和其他教堂一样,在十年浩劫期间,教堂也不可避免地被关闭,并被占用。“文革”后,有关部门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的修葺,并划归为哈尔滨天主教会使用。1980年圣诞节期间,教堂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