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

门票
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9:00~16:30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上海市普陀区延长西路619号

历史沿革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深藏于地表以下7-12米深处,发现于2001年5月。

历经多次发掘整理,于2006年完整揭露遗址全貌,被评选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博物馆于2009年11月开工建设,于2012年12月31日开馆。博物馆从水闸的发现经过、历史背景、建造流程、水闸结构、工艺功用等,多角度、完整地向公众展示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学术研究

该处遗址发现于2001年5月,历经多次发掘整理,于2006年完整揭露遗址全貌。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认为,这一考古发现,为了解古代水利建造的工程技术流程提供了直接依据,对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特别是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的水利工程、吴淞江流域的历史变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成长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对于在城市中进行的考古发掘、遗址保护具有示范作用,它体现了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和谐相融、互相促进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探寻、保存、弘扬上海的城市历史文脉和城市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建筑布局

专家组成了“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评审组”,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经过三次大幅度修改和设计,才终确定。由于场地狭窄,遗址博物馆的总体设计将结合四周已建成的住宅建筑,平面呈格尾形是取材于开挖出的连接石块的铁隼的形态,中部空间呈半敞开形式,设计注重生态和节能举措,不仅设有人工空调,且设立自然通风系统,使地下博物馆的空间具有自然通风的活力。现有的博物馆都是将文物搬离发掘地,移至馆内陈列。

而遗址博物馆须在文物发掘原址,按发掘原状,“原汁原味”地展示,也就是说,在7米深的大坑上,建造一个中央没有柱子的建筑“顶盖”,把水工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文物呈现给观众,既揭示元代水闸的全貌,又使人看到发掘的现场及过程。屋顶采用玻璃,拟将天光引入地下,玻璃为折线形,隐喻水闸下的涓涓流水。设计除体现现代化的技术外,还非常注意具有元代文脉的特色,在中间仅有的两根漂亮立柱上,塑以元代成吉思汗弓弩的抽象形式,以体现水闸遗址博物馆的元代文脉形象。

实用信息

地铁7号线至新村路站、公交117路、859路至交通路志丹路站,68路至志丹路甘泉路站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