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连横纪念馆

门票
免费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葛岭路17号

基本介绍

连横纪念馆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的玛瑙寺,占地面积9139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2008年12月,连横纪念馆由台湾财团法人“国政研究基金会”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共同筹备建设完成。连横纪念馆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厅展馆

玛瑙寺原来的厢房作为展示空间,共分为7个展厅,分别是台湾自然环境厅、历史文化厅、台湾原住民厅、连雅堂纪念厅、台湾人物志厅、传统工艺厅、现代工艺厅。二期在一期展厅的基础上,增加台湾近代雕塑百年展展区、雅言图书馆、清泉居饮茶室和连横纪念馆门楼。展区集结了台湾过去百年雕塑界的47件代表作品。而雅言图书馆则收藏和集纳了有关台湾自然、历史和人文等方面的1112册文献。

历史沿革

玛瑙寺为著名古代佛寺,1926年-1927年,连战的祖父、《台湾通史》作者、爱国史学家连横,曾居住于该寺研究整理文史资料;连战的父亲连震东也曾来杭探亲居住,与玛瑙寺结下渊源。2006年,连战首次来杭参访,对玛瑙寺的建筑及环境保护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将玛瑙寺建成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平台的设想。在两岸共同努力下,2008年12月,连横纪念馆由台湾财团法人“国政研究基金会”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共同筹备建设完成。

其他信息

名人生平

连横生于光绪4年正月16日(1878年2月17日),字武公,号雅堂,又号剑花。1899年为台南台澎日报记者,为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作歌颂诗《欢迎儿玉督宪南巡颂德诗》。1902年,赴福建参加科举,先去厦门,以银钱捐得监生功名,取得应考资格,再到福州应乡试,但不第。1905年,再一次离开台湾,在福建厦门创办《福建日日新闻》。关闭《福建日日新闻》后,连横又于同年回到台湾,仍然在由《台澎日报》改版而成的《台南新报》任职。连横28岁时(1906年),由于连横酷爱吟诗,与友人赵云石、谢籁轩等十余人在台南创南社。连横30岁时(1908年),连横举家迁到台中,工作也换到在台中发行的《台湾新闻》汉文部。这一年,开始了他《台湾通史》的写作工程。

连横31岁时(1909年),与友人林痴仙、赖绍尧、林幼春等人创栎社,以道德文章相切磋。连横34岁时(1912年),假道日本再度赴中国旅游,先抵达上海,然后再游南京、杭州等地。连横35岁时(1913年),连横到达北京,参加华侨选举国会议员,不中。同年秋天,又转往奉天、吉林,入新吉林报社工作。连横36岁时(1914年春),连横再度回到京,“时赵次珊先生长清史馆,延先生入馆共事,因得尽阅馆中所藏有关台湾建省档案,而经其收入台湾通史”,同年冬天,连横回到台湾台南,继续在《台南新报》任职。1914年冬至1919年,寓居台南以完成《台湾通史》。1919年移居台北,受雇于华南银行的发起人林熊征,帮忙处理与南洋华侨股东往返的文牍。1923年,连横与夫人一起同游日本。连横46岁时(1924年2月),在台北创立发行的汉语古典杂志“台湾诗荟”,一直到1925年10月赴浙江西湖养病停刊止,共发行22期。同年,日本“常磐生命保险株式会社”给予特许经营权台北代理店,专营儿童保险,并曾于自己创办的“台湾诗荟”杂志上刊登广告。1926年,连横又举家移居杭州一年,理由是养病。1927年回到台北。与友人黄潘万合开了一家书店,店名叫做雅堂书局。该书店标榜不卖日文书籍文具,但却又代理台湾总督府采购有关南方资料的汉文书籍业务,而成为御用书店。该书店在两年后就因经营不善而关闭。1930年3月2日,连横在日本人御用报纸《台湾日日新报》上发表〈新阿片政策讴歌论〉(民间俗称《阿片有益论》或《鸦片有益论》)辩称鸦片有益的意见书。他于1931年返回台南,借寓别人家中,“不复与北人士相闻问”。由于在台湾已经无法立足,连横筹谋让独子连震东去中国寻求出路。该年4月,连震东即带着连雅堂的八行书,前往中国投靠民国初的参议院议长张继。

1933年,连雅堂觉得台湾“不可一日居”,独子又已在中国落脚,才移居上海(陈柔缙 1999年)。1936年,连横因肝癌病逝于上海,后迁葬返台,墓园位于今新北市泰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