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雷州市博物馆

门票
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8:30~17:30
博物馆等级
国家二级(文物)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西湖大道

发展历史

雷州市博物馆于1983年2月成立,1986年7月建成开放,旧址位于雷州城三元塔公园内,为二层琉璃瓦盖顶仿古楼房,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原建筑面积850平方米,1999年扩建藏珍楼一座600平方米,共有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随着馆业务的不断发展,馆藏文物日益丰富,旧馆各方面设施落后,已不适应时代要求。2005年9月,市委市政府选址西湖旁,破土奠基, 2009年1月新馆建成开馆。新馆占地面积3187.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21.60平方米,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为雷州市标志性建筑物,居广东省县级博物馆前列,被誉为“岭南文博一枝花”。2013年5月,雷州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建筑布局

雷州博物馆旧馆址设在明代三元启秀塔畔,周围有亭台长廊,环境幽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馆门额“雷州市博物馆”六个大字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胡绳题写。

雷州博物馆新馆于2009年落成并投入使用,位于雷州市雷城西湖大道南湖畔。新馆总建筑面积10821.6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主要有陈列展馆、藏品保藏系统、教育服务设施安防、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等。馆内设有“历史沿革”、“石狗奇观”、“ 民俗风情”、“ 历代陶瓷”、“ 古今书画”、“麦湘捐赠馆”等六个常规展厅和四个临时展厅。

馆藏文物

雷州市博物馆馆内藏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陶器、瓷器、书画、石器、石刻、砖瓦、钱币、雕塑、造像等。年代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至今,时空跨度五千多年。现馆藏文物达745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147件,三级文物464件。这些文物中以当地古墓群、古遗址、古窑址出土的文物最具地方特色。新石器时期的石器,在本市英楼岭、英典北等七个山岗遗址采集的石斧、石铸、石环、硕石、网坠等400多件,采集了许多夹沙陶片。说明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已在雷州大地劳动生息。石器中有大型石铲一件,棱角对称,打磨光洁,可同《中国文物精华展》那把石铲相媲美。

从考古调查发现雷州唐代已有古窑址,宋元时期古窑址有50多处,许多村庄以窑命名如碗洋(雷州方言"窑"与"洋"同音)、旧洋、后洋等,生产相当兴旺。民窑产品常在古墓中出土。该馆收藏出土的青釉罐、瓷枕、瓷棺等共70多件。彩瓷罐、瓷枕造型优美,釉色晶莹。边饰绘弦纹、卷草纹、铜钱纹。设开光,内绘折枝莲花、菊花、风鸟、人物及书写吉祥语或诗词。构图多层,主次分明,线条流畅,有水墨画特点,富有乡土气息,具有宋代北方磁州窑的特点。揭彩俗称储红色彩,是釉下单色彩绘,在瓷器上最先使用,开创陶瓷与绘画结合的先河,为以后青花瓷、五彩瓷奠定基础。故宫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世时给予高度评价。省博物馆老专家宋良壁、曾广亿等都著文价绍。有4件由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展出,有18件参加《广东五代至清文物展》在香港中文大学展览馆展出。有3件收入《中国陶瓷图录·广东分册》。这些青釉揭彩瓷器是研究广东彩瓷历史和磁州窑系在全国传播的重要实物资料。馆藏的其他陶器,也有不少精器。如元墓出土的刻像砖29块,刊登于全国性杂志《考古学集刊》,这批明器反映了我国南方一带的习俗。明代青花宝柞纹盘曾在香港展出。收集的流散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距今4000年的彩陶器;汉代陶罐;明清青花瓷器也有不少珍器。

铜器有战国铜剑,宋代纪年墓出土的铭文铜镜、元代纪年铜权、康熙铭文铁炮、乾隆铭文铁钟等。 馆藏古书画,有雷州清代福建巡抚陈瑸、清翰林院编修陈昌齐;翰林院庶吉士李晋熙;进士蔡宠;举人陈乔森;兵部主事吴应性;拔贡梁成久等人的书画和著作手稿以及民间画家陈鹤年、林槐等人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雷州清代名人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清咸丰年间举人陈乔森的书画更为其中之伎住者。陈乔森学识渊博,工待善画,画尤工芦蟹,被称为广东才子,晚年主讲雷阳书院30年。该馆收藏有他的书画作品20多件。 收藏的外地书画家作品,有清两广总督阮元、大书法家湖北杨守敬、清翰林以书法著称于世的湖南省何绍基、清代画坛"四王"之一、江苏王原祁、清名画家上官周、清著名书画家桂林陈赢藻、清进士吴凤藻、清代粤西状元林绍棠、清兵部尚书彭玉群等人的书画作品。其中以清代大书法家湖北宜都杨守敬的书法作品最为珍贵。杨守敬系同治举人,美术家辞典介绍他:善考证,精鉴别,治金石卓有声誉,尤工四体书。他与雷州举人陈乔森友善。当他接到陈乔森讣告时,不胜哀悼,决定为故人做点事。手书百联,分赠乔森生前友好,以所得全部书款,捐助丧葬事宜。所以雷州才能较多地保存有杨守敬的墨宝真迹。杨守敬还应陈乔森临终之嘱,撰写墓志铭并给陈乔森写了一副挽联(这些珍贵石刻现都保存在该馆)。该馆还收藏有清嘉庆、咸丰年间的圣旨。清康熙皇帝御笔赠闽抚陈瑸的"诗匾"。该"诗匾"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珍贵文物。石刻方面有南宋绍兴年间孔子与弟子石刻像,明万历年间魁字碑,似字似画,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古人认为奎星管理文运,甚为崇拜)。清代雷阳书院碑,杨守敬撰并书的陈乔森墓志铭及石联。还有明代洪武年间雷州城西门门额"中和"二大字石匾。

古钱币有当地出土的汉代五林、大泉五十,有唐代的乾元通宝、开元通宝及大量来钱、明、清通宝,出土的明代纹银(元宝)尤为珍员。馆藏传世文物"大清镇库、咸丰通宝"大铜钱,直径 14厘米、内孔边长 2.5厘米,重 2.1市斤,实为国内罕见的钱王。该钱与钱币辞典"大清镇库"大钱拓片,模样规格完全一致。辞典介绍:大清镇库钱,据说民国初年阉人自库中窃出,其有五枚,其三枚为英人以重值购去,现国内仅存其二,盖清钱中无价之宝也。

基本陈列

历史沿革展厅

该展厅作为雷州市博物馆六大基本陈列之一,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设了半岛先民、楚子镇粤、设郡建县、海上丝绸之路、雷城建置大事记、宋代十贤、民族融合、雷州贤哲、宗教大师、海滨邹鲁、雷州兵防、治水良吏、南国珍珠十三个主题板壁内容,让观众游览雷州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进一步了解雷州,亲近雷州。该展览通过文物、图片、文字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当地出土文物。

石狗奇观展厅

雷州古称伯虑、越裳,历为骆越族所居。汉越族群的长期杂处,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雷州文化——雷州石狗习俗就是其中一份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习俗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信仰广泛、区域性强,是古代环北部湾地区“石狗文化圈”的活化石。2004年雷州石狗列为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8年雷州石狗习俗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该展厅展出形态各异的石狗,林林总总,陈列在古民居及竹林中,进行生态展览。石狗是雷州民俗中的守护神、吉祥物,具有风雨之神、丰收之神、生育之神、正义之神等多元信仰内涵,反映人们的祈祷和愿望。雷州石狗的造型艺术更是丰富多彩,有写真类、抽象类、夸张类、人格化类等,雕刻得形神兼备,笑容可掬。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石狗,彰显雷州地区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以及生殖崇拜。

古今书画展厅

雷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书法文化世代传播,为“中国书法之乡”。 该展厅展出本地及外籍古今名家书画。本地书画家有翰林院编修、著名学者陈昌齐,进士李晋熙,中国名人辞典名录中的著名书画家陈乔森、梁成久、吴应铨;外籍书画家有两广总督阮元,一品官员曾国藩,大书法家湖北杨守敬、湖南翰林何绍基,清代画坛“四王”之一的王原祁,清代名画家上官周等等人的珍贵墨宝;全国书画名家沈鹏、刘炳森、苏适、沈定庵等人的书画作品。所展作品有对联、中堂、四屏,还展出端砚等文房四宝。

历代陶瓷展厅

该展厅设有馆藏陶瓷及雷州窑陶瓷两部分,馆藏陶瓷简朴大方;汉至隋唐陶瓷各具特色;宋代瓷器釉色晶莹,力求有玉的效果。明清时期是陶瓷史上的鼎盛时期,有青花、粉彩、斗彩、五彩、釉里红,器具有碗、盘、瓶、觚等,造型优美,色彩艳丽。

雷州市古窑址遍布通明河、南渡河两岸,唐代开始烧窑。考古发现我市有古窑址40多处,共70多座,其中唐代窑址6座,宋元窑址50多座,明清窑址10座。

宋元时期雷州窑褐彩瓷,既有磁州窑、长沙窑、吉州窑的特点,又有雷州民间风情和人文内涵,被专家定为宋元时期广东三大名窑(广州西村窑、潮州窑、雷州窑)之一。

民俗风情展厅

雷州民俗包含雷州民间的“礼”与“俗”,是雷州半岛历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汇与结晶,是社会文化与社会观念深层内涵的表现。

雷州民俗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文化,是百越文化、俚僚文化、闽南文化和中原文化长期渗透、融合的结果。它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岭南文化中独树一帜。

该展厅展示雷州节日习俗,民间信仰崇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俗活动,风味小吃、传统服饰、婚育习俗、医疗巫术、娱乐游戏、尚武习俗及各类传统器具等。

麦湘捐赠馆

麦湘,1943年出生于中国香港,是香港著名的眼科医生。曾获英国伦敦皇家、爱尔兰皇家、澳洲墨尔本内外科医学院眼科文凭,取得香港大学内外科医学士、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眼科)、香港眼科医学院院士等称号,多次受聘于皇家香港警察队员佐级协会医事顾问。在香港铜锣湾成立了个人眼科医务所,惠泽百姓。从医四十余年,不但医者仁心,还积极关注和支持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自2013年至2017年,他先后多次将其收藏藏品无偿捐赠予肇庆市博物馆、雷州市博物馆、湛江市博物馆、茂名市博物馆、陈瑸廉政史迹纪念馆。

为了更好地收藏及管理麦湘医生所捐赠的藏品,雷州市博物馆特设立“麦湘捐赠馆”展出其藏品,并于2015年6月举行开馆仪式。这次展览主要是以端砚为载体,充分利用展馆功能和巧妙的布展手段深度解读“砚林史溯”、“端石品质”、“制作形制”、“端砚盛誉”四个主题。旨在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和解读端砚历史的深度、艺术高度,让观众更好地了解端砚,认识端砚。

临时展览

注重临时展览,积极引进和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丰富展览内容,举办的展览有“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 “康熙皇母太后宫廷珍宝展览”、“广东博物馆珍品展”等。在新馆建成开馆之际,先后成功举办了“推陈出新贺新馆集邮展”、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政协书法展”、“当代名家张玉华焦墨山水画邀请展”、“陈德鸿中国山水画巡回展”、“席时珞个人书法展”、“科普教育展”、“纪念雷州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展”、“新雷州风情摄影展”等大型展览。

通过展览,进一步提升了我馆举办展览的能力、丰富了办展经验、锻炼了队伍,也吸引了各地观众前来参观,截至目前,我馆年接待国内外观众近20 万人次,所举办的展览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形式多样的展览,也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湛江日报》、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翡翠台、本港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所举办的展览进行全面详细地报道。

所获荣誉

1984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单位”。

1986年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单位”。

199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年被评为“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2014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单位”。

接待名人

博物馆自1986年开馆以来,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8万人次。国内外不少名人政要前来参观,计有原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胡绳、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原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韩天石、原全国文联党组书记王慎之、原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省长梁灵光、副省长王屏山、罗范群、曾定石,原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现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现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国家建设部老专家郑孝燮,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罗哲文,全国书协主席沈鹏、副主席刘炳森、王学仲,诗人邹荻帆等,海外有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库瑞西、新加坡国防部长、文化部长潘宏厚、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加藤瑛二、美国芝加哥博物馆何翠媚博士等领导,他们都给予高度评价。博物馆受各界好评,连年被评为县、市、省的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被誉为岭南文博一枝花。

科学研究

拥有一支作风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探索博物馆工作规律,积极开拓,勇于创新,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加强学术研究,加快培养文博队伍,提升文博队伍素质,确保文物保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注重学术研究,对文博工作坚持不懈,取得累累硕果。博物馆文博工作者参与编撰出版《雷州窑瓷器》、《石狗文化》,2004年出版《雷州文化初探》,2006年出版《雷州历史文化大观》,2007年出版《雷州名城》,2008年出版《图读雷州文化》等十几册历史百科全书,多方位、多角度论述雷州文化。《雷州文物博览》、《雷州文物志》正在采编中,此外,还有《岭南文博一枝花》、《雷州市的文物保护与利用》等等论文的发表。

合作交流

加强展览合作交流,加深雷州品牌的影响力度,一部分馆藏陶瓷参加香港中文大学展览,雷州石狗多次参加北京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巡回展览。加强学术交流,与其他博物馆建立馆员到对方观摩、研究文物的互惠制度,深入研究文物保护、利用课题,推动博物馆研究工作的开展。引进其他地区的文化展览,丰富展出内容,进行多方共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加强民族文化的研究交流与合作。努力与新闻媒体、出版社加强出版资料的交流,组织新闻媒体对博物馆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报道,让社会认识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了解博物馆的重要意义,关心博物馆的发展,支持博物馆的建设。开设学术讲座,积极参加社会各界的研讨活动,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参观信息

地址:

雷州市西湖大道26号(即雷州市西湖公园对面)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7:30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参观内容

前言大厅、历史沿革展厅、石狗奇观展厅、历代陶瓷展厅、古今书画展厅、民俗风情展厅、麦湘捐赠馆及临时展厅所展的陈列展览。

交通路线

雷州市博物馆位于广东省雷州市西湖大道,与风景秀丽的南湖毗邻,市内乘坐1、3、6路公交车在博物馆站下或乘坐1、2、3、6路公交车在西湖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