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

中文名
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庄园社区

历史沿革

该馆的《贵州少数民族婚俗展览》,包括六个部分,展出有关文物381件,图片129幅,辅以婚装人物模特、情歌录音和婚礼录相。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寓教于乐,观众反映良好。该馆现有传情媒介、恋爱信物、婚礼用品、新婚盛装、洞房设施、生育用具等方面的藏品681件。其中,清代布依族婚礼神龛、清代布依族定情银牌、清代苗族竹刻婚约、苗族射花背牌、苗族婚装鸡毛衣裙、苗族"提亲"蓑衣等较具特色。

展厅内有两个玻璃箱,里面保存着两个身着民族盛装的少女蜡像,让人奇怪的是两个玻璃箱内都有很多零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玻璃箱上分别有一个小口作人像通风所用,哪知却被一些参观者误以为是“功德箱”,纷纷从“通风口”往玻璃箱内投放零钱,为自己积福。然而玻璃箱除了通风的小口外,封得严严实实,如今要想把玻璃箱内的零钱清理干净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贵州省传统的民族婚俗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同一民族由于地区或支系不同,示爱的方式也不同。诸如民族节日、赶转集和农闲时的游方等,都是青年男女交友择偶的场所和良机。苗族芦笙节上的“讨花带”是我省东部苗族小伙子一种求偶的方式;黔南地区的苗族姑娘则会把自己腰带的一端套在自己中意的小伙子身上,这叫“牵羊”;而布依族的青年男女则主要“以歌代言、互诉衷情”,情歌内容极为丰富,有初始歌、四季歌、苦情歌等。

建筑布局

整个庄园占地36000平方米,婚俗博物馆占了五分之一。是全国的少数民族婚俗博物馆。该馆馆舍"刘氏庄园"是中国占地面积较大的“屯堡”式地主、军阀建筑群,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到本世纪初便形成中西合壁、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体。其主要建筑多为木结构,屋顶有悬山式、庑殿式、硬山式,屋架有穿斗、抬梁式,柱础均高0.7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