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哈音海尔瓦庙

别名
哈音海尔瓦庙
所在地/隶属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宝格丁高勒苏木

基本介绍

西藏喇嘛圆寂时,从该庙内选定19岁的小喇嘛斯琴为转世活佛。清乾隆元年,25岁的斯琴活佛赴西藏,朝觐七世达赖嘎拉桑扎木苏,达赖授予斯琴却日学位,赐给佛教法规《扎雅格》经。斯琴活佛32岁时(当时已是乾隆八年,即1743年),再度到西藏,请回斯琴喇嘛度牒,并赐给蒙文《丹珠尔》经一部。此经现保存在内蒙古科学院图书馆。

哈音海尔瓦庙经康熙四十八年(1709)、乾隆八年(1743)、乾隆五十六年(1791),进行了几次扩建,到18世纪末,已具有相当规模。此后,又有两次大的扩建,一次是光绪十一年(1885),将朝克沁殿扩建为81间。那时,庙内僧众达1500名。另一次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该庙趁西藏活佛吉木彦西都布到北京之机,将其请来讲经,远近僧众1万多人前来朝觐、听讲,并大量布施,该庙再度扩建。扩建后僧众达2000名。

规模较大时,哈音海尔瓦庙有5个拉桑(喇嘛教的学部),大小18个殿堂,5个庙仓,喇嘛住宅500多间。主要殿堂有:朝克沁殿、却日殿、堆英克尔殿、门巴殿、拉希殿等。5个拉桑分别是:卓特巴拉桑、赖玛禳拉桑、堆英克尔拉桑、门巴拉桑、却日拉桑。5个庙仓为:卓特巴仓、赖玛禳仓、堆英科尔仓、门巴仓、却日仓。

哈音海尔瓦庙内除藏有七世达赖喇嘛赐给的佛教法规《扎雅格》经,清高宗赐给的蒙文《丹珠尔》经之外,还藏有大小金银佛像、雕刻、刺绣等各种文物及数千件工艺品。5个拉桑中曾进行过天文学、哲学、历法、医学等学科的研究,出现过一些知识渊博的喇嘛。镶黄旗很多知名的喇嘛门巴(蒙医)均出自哈音海尔瓦庙的门巴拉桑。

清朝末年和中华民国初期,因连年战乱,哈音海尔瓦庙多次被洗劫。此后,逐渐衰落。民国时期,因土地问题于1936年搬迁到今镶黄旗哈音海尔瓦苏木政府所在地。新建的哈音海尔瓦庙其规模大为缩减,其中的朝克沁殿由81间缩减为49间。“文化大革命”中,因所谓“破四旧”,该庙被彻底拆除。

历史沿革

据说,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的菩提树下顿悟佛理,创立了佛教。西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之后,历经发展,佛教又划分了两个体系,即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又分为显宗和密宗。公元七世纪,莲花生大师将密宗传入西藏后与苯教反复斗争、相互渗透、融合,最后形成有西藏地方特色的佛教——藏传佛教。因为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取得佛学学位的僧人在藏语中被称为“喇嘛”,所以,人们就称藏传佛教为“喇嘛教”。那藏传佛教又是怎样传入蒙古地区的呢?其实,藏传佛教传入内蒙古地区始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回溯元朝时期,红教主要传布于蒙古贵族间。由于红教不甚守戒律,明永乐年间,西宁人宗喀巴对喇嘛教进行了一次改革,主张“敬重戒律”,提倡苦行,即不娶妻,禁饮酒,戒杀生等等。元后,俺答汗统治时期,蒙古地区与明朝修好,原始的萨满教和红教等已不适合当时的政治需要。此外,西藏的黄教势力也需要蒙古贵族的支持。这样,1578年,俺答汗在青海仰华寺会见达赖三世,许愿用金身塑释迦牟尼像。同时,俺答汗主持召开仰华寺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蒙古当权者和黄教僧侣达成共识,黄教从此传入蒙古地区。

镶黄旗哈音海尔瓦庙始建于康熙五年(1666)。据记载,当时有一个从西藏来传教的喇嘛,在镶黄旗建了一座庙,称马王庙。建庙过程中和建成后,王公富牧们都曾大力资助,一些牧民还不断送子弟到庙里当喇嘛。十几年后,该庙僧众已有五六十名。康熙四十八年(1709),商都马群总管云东将该庙的建造、发展情况上奏朝廷,清圣祖十分赞赏,给该庙取名“广益寺”,赐给一尊50两重的哈音海尔瓦银佛。此后,该庙又叫哈音海尔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