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普陀山梅福禅院

别名
梅福禅院
所在地/隶属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菩提路26号

基本介绍

梅福禅院,又称“梅岑禅院”、“梅福庵”,位于梅岑山脉西巅,西天景区内。明万历中普陀寺住持如迥创建,初名“梅仙庵”,后改为“梅岑禅院”。清照祚等重修是庵。光绪元年,隆璋扩建殿阁,遂成现在规模,并复名为“梅福庵”。庵院临坡而起,依岭而筑。虽规模不广,但建筑精致,宝殿辉煌。其内整洁无染,梵宇清静;其外林木幽深,潮音遥闻。因昔年梅福曾隐居于此,使此庵名声远播。今为尼师庵院。

过西天门,一路西行,山路依山而转,青石为阶。浓荫蔽日,云高气爽。苍松古柏遍植、名花椅木,随处可见。山风徐来,见树影婆娑,倍感泌心悦目,淡雾弥漫,飘飘欲仙。

过一叶扁舟石不久,忽见一庵,庙墙隐于古树之中,殿阁林立,飞檐插空,山门高筑,有数级石阶相连。

山门古朴,额题“梅福禅院”。山门内北壁有一斗大的“佛”字,为本山已故老和尚妙善所题。石板布地,正中有一块浮雕莲花的青石。游人常闭目立于此莲花之上,原地转上数圈,如能摸到北壁上的佛字,一可表与我佛有缘;二可得如来加护,菩萨感应。故此处常常游人若织。

由山门右转,东壁有莲花壁雕,北侧有角门洞开,门上题“华藏庄严”,喻进此门即人华藏世界,至庄严佛土;背额题“回头是岸”,喻出此门即人娑婆,须早回头。虽为正背二额,但一进一出,相互关照,说法微妙,用意深刻。

大雄宝殿,外敛内放。殿脊题“佛光普照”,端饰螭吻。殿额题“慧日普照”,表如来佛智,普照大干-殿内主供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居中,面容端庄,慈祥,结跏跌坐。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又称大智文殊室利菩萨,其坐为狮,喻智慧威猛,辩才锐利;右胁侍为普贤菩萨,又称大行普贤菩萨,其坐为六牙象,表依六度,喻能依六波罗蜜,万千行愿皆得圆满、

东西两壁塑十八罗汉像,各执法器,其容迥然。外覆木龛,妙手巧琢,顶饰游龙。青石为台,莲办为边,青石壁刻有莲花出浴、宝莲献瑞等吉祥图案,刻工细腻,雕工精湛,观之如临其境。后壁左侧供地藏王菩萨,右侧供西方二圣宝像。

庭院东西两侧建厢房。西厢房为法师寮房。过西厢房,即至观音殿。殿堂不大,内主供毗卢圣观音宝像,华缨严饰。善财、龙女侍立两胁。殿前院落小巧别致,环境清幽。院内有两株古桂花树,树冠高耸,每至花开之际,满庭溢香,如人仙境。

小院东,有月亮门洞。其内虽盈丈之地,但别有洞天。鹅卵布地,梅办为池,中植有一梅树,枝干苍劲,不入凡流。想万木萧杀之季,独开数枝,其香幽幽;踏雪寻梅,天地素然;孤芳独赏,其意其境,莫能言表。

东厢房为客堂,旁为法物流通处。厢房北端有一古洞。即“灵佑洞”,又称“炼丹洞”,相传为汉代方土梅福炼丹之地。其洞广约4米,高2米余,洞额“灵佑洞”,为清文学名士吴瞻泰题。洞内幽深,内壁岩石嶙峋,状若百兽。洞中主供阿弥陀佛像呈跏趺坐,左手置胸前,右手施说法印。其下依岩壁,巧琢善财童子像,立于莲花池中,倾宝葫芦,泉水自葫芦口滴出,精雕彩绘,栩栩如生。两侧配联:七宝树下黄金地,八德池中白玉莲。形象描绘了此地泉水的殊胜。左供观世音菩萨像,右供大势至菩萨像,均呈跏趺坐,宝冠璎珞庄严。两侧另供有地藏王菩萨像及梅福老人像。

泉水白洞内崖间渗出,常年不息,汇集成流,经善财童子的葫芦口滴液成潭,世称“仙水”,水质清冽甘甜,沁人肺腑,常饮有返老还童之效,得延年益寿之功-故游客至此,多为能一饮此水为快。洞外有炼丹古井,井水清澈,井壁亦有泉水渗入,其音清脆,宛如珍珠落玉盘。

于其庵极目远眺,南海茫茫,远有帆影点点,近听海潮声声。看碧空如洗,彩云如画。偶有鸥鸟戏海,逐浪而翔。俯望梅岑,岭侧峰间,有疏梅密竹傍山而植。葱茏苍翠,绿意袭人。但看林幽山静,海阔天空,树影斑斓,于浩渺之中起舞弄影,不愧为人间仙境,是修行之福地,解脱之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