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昆明华亭寺

别名
华亭寺
门票参考
25元
开放时间
8:30~17:00
适宜季节
全年
所在地/隶属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

名称由来

华亭这个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理国时代。相传鄯阐侯高智升曾于公元1063年在这里修建别墅,到了他的后人高贤时,便给这座山命名华亭,从此这里一直是高氏家族游宴的地方。

史料记载

华亭寺始建于元朝,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寺院。元延祐七年(1320年),高僧玄峰在此结茅庵修行。至治三年(1323年)募化修建大光明殿,供毗庐遮那佛及十二圆觉菩萨,其后几年间,玄峰苦心经营,又募建大山门及两廊两庑,规模逐渐增大,《启建华亭山大圆觉禅寺碑》说:到1334年,“其方丈、浴塘、香疱、座癝、圆匦、磬函,靡不完奋,彩饰丹垩,栏循台榭,菀辟垣墉,悉皆缜密”。此时称圆通寺。元至元五年(1339年)。玄峰和尚亲往江南,请回《大藏经》一部,计有1465函,在圆觉寺建多宝殿贮藏。玄峰苦心经营二十余年,将圆觉寺建成一所初具规模的禅宗寺院。

从前的圆觉寺,曾几度荒芜,又几度重修。明景泰四年(1453年) ,朝廷派驻云南的太监黎义曾修圆觉寺,陈宜《敕赐华亭寺碑记》载:“拓其址而弘其规则。”经过重修,“中为大光明五光佛殿。后为佛华宝阁,殿之左右为清隐殿、僧堂、齐堂、方丈、僧寮、设像崇严,彩绘鲜丽”。至“天顺间,钦赐名曰华亭寺”。

明末,华亭寺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云南巡抚王继文重修。咸丰七年(1857年),云南回民起义,华亭寺部分建筑又毁于战火。光绪九年(1883年)再次重修,但规模不大。

民国年间的华亭寺已是一片荒凉,庭院野草丛生,野兽出没其间。1920年,唐继尧延请洲僧虚云和尚来华亭寺主持法会,超荐护国、靖国诸役陈亡将士。法会结束时,唐继尧请虚云和尚主持华亭寺的重建工程。虚云在唐氏支持下,大兴土木,将华亭寺彻底翻修,建藏经楼,修大悲阁,在大殿两侧增塑五百罗汉;将寺前诗岩楼等人的墓塔移至大山门左侧围墙下,寺前建放生池,寺后建海会塔;在山门旁建钟楼一座,高三层,门窗镂空雕花,楼上悬挂幽钟一口,晨昏撞动,响彻山谷。整个华亭寺的翻修工程十分浩大,持续了五六年之久。唐继尧题寺额为“靖国云楼禅寺”。

此后,经过佛像开光,开七传戒,云楼寺盛况空前,成为云南省最大的一座禅宗十方丛林,常住僧五十人以上。人们仍然习惯于叫它“华亭寺”。

地理环境

华亭寺殿宇共分三层,规模宏伟,布局谨严,左倚卧佛、太华山峰,右傍玉案、碧峣诸岫,前对滇池。站在寺前极目远望,四周群山层峦尽在目下;每当晴空万里之际,水天一色,一碧万顷的湖水把湖畔的群峰照映得更加峥嵘秀丽。明嘉靖年间杨升庵应寺僧德林的请求留下了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挂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近人宋禾章将联语引申成两首绝句,其一“一水潆西又抱城,有无烟霭涧边生。白云深处苍茫外,时见僧归挂杖横。”其二“流丹阁下朝群峰,一雨一晴异淡浓。应是米家胸里有,倚栏人在画图中。”

华亭寺虽然坐落在半山当中,但地势平坦,茂林修竹,翠竹苍松,曲径通幽,极为雅致,在寺院的大门外,还挂有这样的一副对联。“绕树千章,松苍竹翠;出门一笑,海阔天空。”

华亭寺因为是古老的丛林巨刹,前人题咏颇多,其中清许湜的一首五言古风《游华亭寺》曾驰誉于诗坛:“十年怀胜游,斯晨遂独往。摄衣逾崇冈,林峦信藤杖。飒飒万壑声,秋风送奇响。松杉蔽天光,一径入森爽。旭日耀金碧,精蓝隐深广。十步已三休,高登境弥敞。老僧四五人,逍遥石苔上。指顾乱云中,滇城大于掌。下视昆明池,晶晶俨盆盎。豁然眼界宽,万象罗府中。无物翳青天,决眦尽苍莽。”

在华亭寺北面的碧峣山的山腰,还有聂耳墓,墓前立着1954年镌刻的墓碑,上面有郭沫若书题的碑铭“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

据《接云居山真如寺法卷》载,华亭寺传承法系为沩仰宗。寺内现有僧舍利塔十三座,最著名者为“虚云舍利塔”;寺内还供奉僧舍利子一粒;另有明、清、民国、现代历朝碑刻十块,珍藏乾隆皇帝御赐《龙藏》一部。寺内有石雕青狮白象,是佛教祥瑞徵兆,即“青狮献瑞,白象呈祥”。

寺庙布局

华亭寺位于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景区中心,它南枕太华,北带碧跷,东临滇池,红墙碧瓦,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 华亭寺依山势座西向东,与内地寺庙座北朝南的规则炯异,此乃华亭寺一大特色之一。它占地十八亩,平面布局呈矩形,在佛教建筑中属中轴对称、封闭院落式类型。其建筑特色深受宫式法则和儒家文化中理性美的影响。沿中轴线排列立体建筑,纵轴线上有放生池、天王殿、八功德池、大雄宝殿、藏经楼;横轴线从大雄宝殿左右分设经堂、祖堂、方丈室、僧堂、客堂、浴堂、库房、香积厨等。全部建筑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如众星捧月,规则严整,排列有序。华亭寺入寺之门是一座高大的三层钟楼。钟楼飞檐翘角,与古树比户,楼楣悬挂有一副对联:“绕寺千章,松苍竹翠;出门一笑,海阔天空”。池中无数游鱼往来戏偬,似与游人相乐。夏天,池中睡莲红白相映笑迎游客。池对面是威严的天王宝殿。殿门外左右分踞石殿青狮白象。殿门两侧,塑有哼哈二将,横坐于金晴兽上,袒胸露怀,一个手执降魔棒,一个手提荡魔杵,神态威猛;殿内正中神龛上,有一尊金身护法神韦驮,身着戎装,手执金刚棒。殿内两侧塑有四大金刚(四大天王):增长天王掌青光宝剑,职风;广目天王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四大天王职掌风调雨顺。塑像之神形融印度教与中国道教为一体,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出天王殿,进入上下两层的庭院。下层庭院小巧玲珑,院中有“八功德池”池上架雕栏“涌莲”石桥,将水池一分为二,小桥流水,精巧别致。池中有假山游鱼,院中植藤萝紫、罗汉松、茶花、银杏、玉兰。藤荫下,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息;上层庭院中央立一巨型石香炉,终日香烟缭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正对香炉,是金碧辉煌、巍峨雄伟的大雄宝殿,它是西山园林建筑中最大的殿宇。飞檐翘角、琉璃碧瓦,映日漾光,屋背饰以鱼、兽、鸟等动物造型,殿顶中央为葫芦宝顶。大殿前檐悬挂“清净壮严”、“山高海深”等匾额。殿内幡幔叠垂,宝盖生辉。正中神龛上供奉着五尊金光闪闪的佛像,均高丈余。中间为佛祖释迦牟尼,左右分别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及迦叶、阿难两位尊者。佛像仪态端庄、安详,背衬以金光轮。神龛背面塑有观音塑像及二十四天神像。殿内两侧面塑有层层叠叠的五百罗汉置于专门的罗汉堂中,而华亭寺却将五百罗流直接安奉于大雄宝殿之内,其含意耐人寻味。众罗汉的容貌、表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大雄宝殿两侧设有经堂、祖堂、方丈室、僧堂、客堂、浴堂、库房、香积厨等建筑,有回廊相通,使院院相连。大雄宝殿后面是藏经楼,金碧辉煌,鲜艳夺目。 华亭寺历史悠久。据史载,初为宋大理国鄯阐侯高智升的别墅。此后,高氏后代高贤、高政二兄弟一日来游,恰遇“众芳竞艳、繁花锦簇”、“仰睇碧空,宵云谒谒,状如华盖……”,二人以为此系华祥高照,乃命名“华亭”。元延佑七年(1320年),筇竹寺雄辩法师的高足弟子玄通元峰禅师柱锡于此,结茅传经。三年后首建大光殿,供奉毗卢佛像及圆觉十二大士,称圆觉寺,至元五年(1339年),元峰亲自到江南靖国寺请回《大藏经》一部,立宝音殿藏之。经过二十多年苦心经营,圆觉寺建成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

明永乐景泰年间“拓其址而弘其规制”,题名“大圆觉寺”。

英宗帝敕赐“华亭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巡抚王继文重修华亭寺。咸丰七年(1857年),华亭寺部份建筑毁于兵燹。光绪九年(1883年)再度重修。1920年云南省长唐继尧请湖南籍禅宗大师虚云和尚由大理宾川鸡足山来华亭寺主持佛事,超渡护国诸役阵亡将士。事后,募款重修华亭寺,建钟楼,凿放生池,增设罗汉,筑藏经楼,并于寺西南约百米处建海会塔存僧俗骨灰,同时,改称靖国云凄禅寺,但仍俗称华亭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亭寺几经修葺,扩建了旅游服务区,设有餐厅、小卖部、茶室、住宿部等,游人不绝,热闹非凡。农历三月初三赶歌会,人山人海;清明节香火更旺。

华亭寺以其独魅力受到古今名人的青睐和称颂。在天王殿门悬有一副楹联:“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柱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杨升庵)所题。在天王殿弥勒佛神龛处,悬有清代杰出书画家钱澧所撰的楹联:“青山之高,绿水之长,岂必佛方开口笑;徐行不困,稳地不跌,无妨人自纵心游”。陈毅元帅在其讲议《昆明游西山》中写道:“昆明城,三月三,数万人,游西山,华亭怪,太华寒,龙门险,滇池宽``````”。一个“怪”字高度凝炼地点出了华亭寺独具的风韵。

相邻景点

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螺峰山下,五华山西麓,云南大学正门对面,原名菜海子。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来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亦因湖东北曾有九个出水泉眼,又名“九龙池”。每年的11和12月份,成群的红嘴鸥从西伯利亚到这里来过冬。这里除了有独一无二的美景之外,游客也能感受到非常浓郁的文化氛围,因为中国著名的云南大学就在这里。

翠湖公园交通线路:公交车101路从火车站一直到翠湖公园。

翠湖公园导游: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北部,是市区最漂亮的公园之一。

东寺塔:位于昆明市书林街,西寺塔位于东寺街,与东寺塔遥相对望。东寺塔是昆明最早古塔之一,塔顶四角立有4只铜皮做成的鸟,俗称金鸡,所以也有“金鸡塔”之称,4只金鸡口角处噙有一个两头有孔的铜管,管内有金属簧片,鸡头、脖子、腹部全是空心的。据说以前每当风吹过,簧片受到振动,便会发出悦耳的鸣叫声,但是后来由于日久天长的灰尘积塞,金鸡才缄口不鸣了。

东西寺塔交通线路:到达昆明后,可步行前往;也可乘2路、3路至金碧路下车,沿书林街向前步行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

东西寺塔门票价格:门票:0元/人

东西寺塔导游:东寺塔位于昆明市书林街,西寺塔位于东寺街,与东寺塔遥相对望。

东西寺塔看点:东西寺塔都是南诏国时期的古塔。东寺塔全高40.57米,西寺塔高36米,两塔均为十三级密檐方形砖塔。

三清阁:位于昆明的西山游览区的最北端,是通向龙门风景点的门户。这里山崖险峭,石峰高耸,苍松翠柏之间一条人工开凿的石道蹬的石道蹬梯沿石壁陡岩缝隙间蜿蜒。这里是观望山下五百里浩瀚滇池风光的最佳处之一,也是寻古探幽之所在。从景观上看,华亭幽深,太华雄峻,而三清阁和龙门,则以险奇取胜。从宗教上说,华亭太华二寺,为佛教丛林,而三清阁则主要是道教的宫观。玉清、上清、天清三境,合称为“三清”,指道家神仙居住的最高仙境。故道家所建的宫观,多以三清为名。昆明西山的“三清阁”,名亦由此而来。 三清阁交通线路:前往三清阁,可在市内乘公交车6路可到达。

三清阁门票价格:门票:40元/人

三清阁导游:三清阁和龙门,是西山北段游览区的终点,也是风景最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