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
官网
点击查看
门票
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08:00~17:30
建议游玩时间
3-4小时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一级(文物)
所在地/隶属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广福路6393号

考古发掘

馆文物工作队对省内古墓葬,古遗址的清理发掘已超过百次,获取文物藏品2万多件。馆藏精品近百件。其中有属于春秋时期的万家坝古墓群出土的云雷纹铜鼓(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铜鼓)、羊角状三钮编钟;属于战国时期的大波那古墓葬出土的屋宇形铜棺(长200厘米、宽62厘米、高64厘米,重257千克,由7块铜片组成,铸有精美的动物图象);属于战国时期的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虎噬牛铜案 (长76厘米、高43厘米),整器由二牛一虎组成;虎牛饰铜枕,刻纹铜臂甲;属于西汉时期的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骑士(鎏金)牧牛铜贮贝器、纺织场面鼓形铜贮贝器、战争场面铜贮贝器、祭祀场面桶形铜贮贝器、献俘图像鎏金铜扣饰、双人舞盘鎏金铜扣饰,八人乐舞鎏金铜扣饰、三水鸟铜扣饰;属于大理国时期的大理三塔出土的金质阿嵯耶观音像(高28厘米,重1135克)、银质鎏金金翅鸟、五色舍利塔模;字画中有北宋郭熙的《溪山访友图轴》、元黄公望《剡溪访戴图轴》、明徐霞客《赠鸡足山妙行僧诗稿》、明释担当《无稿山图轴》、清钱沣《杜少陵骑马图》。

云南省博物馆的藏品最具特色的是滇文化青铜器,南诏与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以及近现代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物精品。

展览与藏品

风俗图

清代文物。纵156厘米、横45.5厘米。一组6张。反映云南古代少数民族社会生产、风俗民情等内容。题材涉及采槟榔、乘象、狩猎、沐浴、写经等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画面细节刻画十分真实、生动,是了解古代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及其重要的形象资料。蚀花石髓珠

大理国写经

大理国文物。宽23厘米。佛教的经书典籍作为佛教三宝之一,是记录佛陀及其思想的载体,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手段。这件写于大理国天开十年(公元1214年),经文中夹写梵文,为云南佛教密宗写经、刊经的一大特色。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出土。

瑶族银顶板

直径15厘米,重260克。圆形,中间錾刻太阳纹,有芒10束,芒间錾乳钉纹10枚,其余部分满錾规整的几何纹,装饰圆满,边镶两圈银片。这是瑶族支系之一顶板瑶妇女佩带的头顶饰物。

金臂甲

西汉文物。高18.8厘米。防护类兵器,呈圆筒状,上粗下细,与人的手臂相合;通体无纹饰;筒侧开口,边沿有长方形穿孔,造型规整,做工精细。晋宁石寨山12号墓出土。

首枚《云南省人民政府印》

1950年文物。高12厘米。此印背细线行书铭刻“云南省人民政府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 日”、“第柒捌号”等字样。有中央人民政府颁发,方形,承袭了中国印玺的传统,但印文没有沿习惯使用篆书、隶书,采用的是宋体字。端庄的宋体印文简单易认、一目了然。8个字的印文排为两行,每行4个字,搭配颇为整齐、严肃。粗阔的边缘,使精细刻铸的文字显得有力刚强。这方印章的形制和印文字体,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枚印章是几一致的,只是印章边长大小有差别。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一枚印章在失去其功效后,应被立即销毁,但是这枚印章完好保存,成为历史的见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档案价值。

常设展览

滇国青铜器

青铜器是云南文物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不仅在云南历史上,而且在世界青铜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滇青铜器为中心的云南青铜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自上个世纪起就备受世人注目。这些文物主要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地处东亚、东南亚、南亚和青藏高原的交接处,亚洲的几条主要河流在云南分向不同的方向,因此云南历来就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通道,是各种文化交汇的地方。即使是二千年前的滇青铜器,也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多姿多彩,文化面貌异常丰富。此次展览目的就是揭示出云南青铜器的厚重历史内蕴,以现有的科研成果为基础,配合现代化的展览陈列手段,尽可能地恢复当时人们的生活面貌,把灿烂的云南青铜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

佛光普照的国度

云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宗教博物馆。遍布全省的文庙自不必说是儒家的殿堂;传说云南最早的寺庙供奉的竟然是书圣王羲之,据考证,他是早期道家一支----五斗米教中的神仙;而后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甚至近代西方来的天主教、基督教,加上本地各民族原来信奉的原始宗教,林林总总,世界各大宗教全在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寻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净土,或多或少地留下了足迹。

这其中影响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佛教。从流传的时间看,自从唐代佛教传入云南,就很快发展壮大,直至今天。从流传的规模看,自从南诏国晚期以佛教为国教,兴盛数百年,清代诗人吴伟业称“苍山与洱境,释家之齐鲁”,云南因而被誉为“妙香佛国”。然而云南佛教最令人称奇的,是它海纳百川的广博。从最早由印度传来的密宗,到中原传来的华严、净土宗,从北面西藏传入的藏传佛教到南面东南亚盛行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发展史上的各个派别,在云南都能找到,留下的文物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和边疆文化内涵。位于博物馆二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手工扎染、蜡染、银器到手工压制的传统普洱茶等各式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洱茶

为了让到访云南省博物馆的游客和来宾能够品茗到原生态的云南普洱茶,省博物馆于2011年初,在博物馆副楼一楼(即省博物馆后门)开辟了云南省博物馆普洱茶馆,安排专人为到访的游客讲解普洱茶冲泡知识、茶艺、茶具等文化,为游客提供正宗普洱茶免费品茗。

金玉满堂

金属工艺

金属工艺包括金器、银器、铜器。年代均为汉代和明代。如:汉代葫芦金饰、汉代梅花金片饰、汉代兽形金片饰、汉代压花金剑鞘等。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云南呈贡王家营,沐氏墓葬中出土的明代金镶红蓝宝石冠、明代金镶宝石耳环,其工艺之精,令人感叹。银器以少数民族饰品为主,如:傣族镶石银鎏金项圈、傣族银臂箍、傣族银披肩、佤族手镯等,每件展品都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审美态度和文化习俗。铜器展品有红铜、黄铜、紫铜等多种类型,其工艺更是丰富多彩,如斑铜工艺、乌铜走银工艺等。

珠宝玉器

珠宝玉器包括玉石、琥珀、玛瑙、水晶。所选展品多为明代和清代材质上乘、雕工精良的藏品。如:明代白玉镂雕花卉带版、明初玉雕鹭鸶如意头、明代鱼龙人物座屏等。清代玉雕的最具特色,如:清代翠玉长命富贵笔掭、清末翡翠帐钩等。

雕刻工艺

雕刻工艺包括竹、木、牙、石、角、骨等不同材质、不同形制的藏品数十件。“牙雕行草书嵌挂屏”是展览中的亮点,其高198厘米,宽58厘米,共12幅,均为云南当地名家所书写。书法精湛,雕刻精美,是难得一见的珍宝。

建筑特色

云南省博物馆于1964年建成使用。它是一座主楼七层,两翼三层的宝塔式建筑,通高40余米。大楼一至三层为展厅,面积共4200平方米,前面是12根合抱粗的圆形大柱,屋顶金色刹杆灿灿,红星闪烁,气势雄伟,造型别致。

基本陈列

该馆的基本陈列是“云南奴隶社会历史陈列”,展出云南青铜时代 800余件文物,介绍了云南青铜文化的分布、阶级关系、社会生产活动、精神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情况。“云南少数民族风物志”展出3000余件少数民族文物资料。专题陈列有“云南原始社会”、“云南奴隶社会”、“云南近现代史”、“红军长征过云南历史”等。该馆还举办过“从猿到人”、“古代陶瓷”、“古代绘画”等数十个展览。

1984年,该馆青铜器展览在日本东京、名古屋展出,1986年又在瑞士苏黎世和奥地利维也纳展出。该馆出版有《云南省博物馆馆藏铜鼓图录》、《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担当书画集》、《云南青铜器论丛》、《云南青铜器》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