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云南民族博物馆

官网
点击查看
门票
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09:00~16:30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一级(行业)
所在地/隶属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1503号

建筑特色

云南民族博物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民族类博物馆,国际一级博物馆,场馆占地 200亩,是集科研、展示、收藏、演示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展区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有8个专题11个展厅,从云南少数民族生存的社会现状、服饰节庆、生态生业、民间美术、文字古籍等不同侧面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生动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传统文化。

一楼:目前设有云南宗教、云南青花瓷器、云南民族乐器、马帮文化、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云南民族服饰、云南青铜器七个展览单元,近2000余件展品者是纯粹的云南元素。这些展品有四个来源:一是来自于云南民族村文化抢救保护中心多年的征集积累,二是来自于云南省文物总店旧藏,三是筹建民俗博物馆时向社会征集来的,四是藏家或收藏机构捐赠给民俗博物馆的,十分难得。 二楼:机动展厅,可以承接、组织举办各类展览,常换常新,为志在该馆办展览甚至展销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又一个平台。目前设立了云南省文博产业集团、云南省文物总店、云南民族村、云南画廊共同主办的云南民族民俗文物艺术精品展销。一直以来,我国的民间文化遗产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虽然我们天天在呼吁要保护它,但保护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认识。作为文物,一些现代民俗文物并没胡纳入文物保护的范围,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像剪纸、泥塑这样的民间手工艺也没有进入艺术殿堂。现在因为对民俗、民间工艺品收藏热起来了,民间文化的价值得到提升,一些之前很不起眼的东西,现在两头都得到了重视,证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可以促进传承和保护。在收藏兴趣渐热的趋势下,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民俗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价值,发现它背后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包涵了经过多少代人传下来的技艺。

展览与藏品

傣族槟榔盒

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傣族经典生活器具,盛装槟榔,故名。1960年制作。该槟榔盒为大龙竹刻花制成,套盒,圆柱状,内装一盘状盒,髹漆,刻有织物纹和描金纹。直径17.5 cm,高16.4 cm。旧时傣族宫廷亦盛行使用。

壮族百楔鼓

壮族打击乐器。1920年制作。征集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木、皮质。鼓为中空木筒,两面蒙牛皮,鼓面用牛皮绳固定,鼓身四周打入无数排列有序小木楔,故名百楔鼓。鼓通高20 cm,鼓面直径32.5 cm。

瑶族采摘刀

系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瑶族采集专用刀具。1980年制作。铝质。弧形刀刃,上有三个穿孔,穿绳相连,绳套可扣于指上,调节松紧固定于指上,运刀自如,非常灵巧科学。长12.8 cm,高5.6 cm。

纳西族东巴经

系云南省丽江市大东乡纳西族东巴经书。1970年制作。于20世纪90年代征集。在民间自制土纸以竹笔书写古老的东巴图画文字经书。内容为《祭署神仪式》,即请署神经,主要用于纳西族举行东巴教仪式时,东巴诵读的经书。长28 cm,宽8.3cm。

彝族木瓢吞口

系云南省文山州邱北县彝族面具。1990年制作,1998年征集。民间工艺美术师手工制作。由三个木瓢雕刻出虎头状,上色彩绘,用粗麻绳将之连接而成,木瓢吞口与彝族虎文化有关,故突出猛虎特征。一般悬挂于房间内,以避邪除魔。长113 cm,宽48 cm,厚5 cm。

藏品陈列

藏品是博物馆的重要元素之一。民博目前收藏全省26个民族的文物2万余件(套),为探究和展示云南民族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础,为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物资料保障体系。同时积极接受了一批有识之士的文物捐赠,系统征集全国56个民族(包括台湾少数民族)的服装,使云南民族博物馆成为全国范围内民族服饰收藏最集中、最全面的专门机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旨在体现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和纺织、印染、刺绣等传统手工工艺。以服饰的发展过程为线索,展示从树皮衣 到以火草棉麻为原料的各民族日常服饰;集中展示了具有特定功能、不同角色和年龄的服饰文化,从色彩斑斓的服饰中折射出云南各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民族服饰艺术

是2000年首届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展览的高度浓缩,以西南、东南、东北、西北为单元集中展示了全国56个少数民族的衣饰风采,为同一领域最完整的立体展示。

云南少数民族生态生业

生态生业和环境研究是国内外政府及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个命题。这组陈列,着力展示了云南各民族从采集渔猎到刀耕火种及稻作农业的生产、生业活动状况;再现了各民族民居建筑及榨油、榨糖、碾米、造纸、制陶等各种生活技术。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文化

云南民族博物馆节日文化展厅集中展示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这些民族节日普遍具有较强的交际娱乐功能,又普遍与音乐、舞蹈等等民间艺术融为一体。云南各民族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从中折射出各民族特定的社会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

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云南高原被誉为“乐器王国”,民族乐器取材广泛,形制多样。较全面的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古代乐器,传统乐器及民间器乐乐种。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产生久远、根源于生活的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内容丰富、乡土气息浓厚,反映了云南各民族千姿百态的审美心理、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此展区分“甲马”、“剪纸”、“织绣挂图”、“故事图画”、“画牌祭图”六个单元展出。

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古籍

这是云南民族博物馆的“精品屋”,80余平方米的展区,包容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云南各民族自创的文字及用民族文字刻写的碑铭、前文字形态的树叶信及刻木纪事、发现于云南各地的崖画,都在这里做到了完美的展示。

意义

云南民族博物馆立足于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馆校合作结出了硕果,一批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特约研究员活跃在全省的学术舞台,并受聘为许多厅局部门及市县政府的顾问及专家,同时一批在国内外学有建树的专家也被聘为云南民族博物馆的特约研究员,资源优势得到了互补。博物馆馆与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越南国家民族学博物馆、韩国高丽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美国亚洲文化协会、亚细亚造型学会、芬兰艾森堡艺术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互派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交换展览等形式,多次参加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云南民族博物馆的学术地位,增进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

交通

云南民族博物馆与滇池边的云南民族村相邻,距昆明市区约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