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花坪自然保护区

别名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等级
国家级(1961年建区)
所在地/隶属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临桂两县交界处天平山的主峰周围

历史沿革

1954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钟济新在花坪红岩山麓发现银杉。后经中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陈焕镛、匡可任鉴定并命名。

1961年10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根据广西植物研究所的提议,成立“广西花坪林区管理处”。

1978年3月1日,花坪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第一批、广西成立最早的自然保护区。

1991年11月,被批准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

地理环境

位置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五岭山脉西部的越城岭山脉南支的天平山的主峰周围。地处桂林市的西北部临桂县与龙胜各族自治县交界处,地处东经109°48′54″—109°58′20″,北纬25°31′10″-25°39′36″。地质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复杂,属江南古陆南部边缘地区,成陆较早,岩层古老。区内大面积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西部边缘和东北角偶见小面积元古代震旦系地层出露,但出露面积不大。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两大类。

地貌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南岭支脉越城岭山地南延的一部分,属中山地貌类型。其地势中部较高,向四周逐渐降低,南部略高于北部。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烈,形成较高山峰和深谷,海拔多数在1000~1500米之间,海拔高于1500米的山峰有24座,最高峰广福顶海拔1803米。山体庞大陡峭,峰峦连绵,断裂发育,沟谷纵横交错,谷峡坡陡,地形崎岖、岭谷高差悬殊。独特的地质地貌形成了保护区物种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气候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短,多雾,有6个月霜期和5个月雪期,风向多变,夏多为东南风、南风,秋多北风、东北风。

①气温。保护区年均气温约13~14℃,相对比边缘的龙胜县、临桂县年平均气温低3~4℃左右。极端最高温度36.5℃,极端最低气温-7.5℃。平均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垂直递减,海拔500~700米年平均温度16~17℃;海拔1000~1200米为13.3~14.4℃;海拔1600~1800米为10.1~11.2℃。保护区的气候随着地形、坡向、下垫面性质、季节的变化和森林调节气温等而变化。

②降水。保护区雨量充沛,雨日多,降水强度大。林区正常年降雨量不少于2000毫米,比广西90个县(市)年平均降雨量(1510.1毫米)约高0.6倍。降水量存在着水平变化和垂直变化。

水文

保护区全部属于柳江水系且为该水系源头,主要有小江口河、粗江河、平野河等,所有河流均向北流,河道比降大,含沙量少,水量丰富。

土壤

保护区土壤由上而下分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垂直带明显。

保护范围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133.33公顷(22.70万亩),范围是以古青岭西坡1200m等高线为西界,向东至平野河谷地、三叉河一带;北起老卯崖坡、雨纳冲附近山地;南以小江口、大坪河一带为界。其中属龙胜县范围内的面积为5266.77公顷(7.90万亩),属临桂县范围内的面积为9866.66公顷。保护区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大区域,核心区面积4891.30公顷、缓冲区面积3668.10公顷,实验区面积6573.9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8.22%。保护区管辖区域涉及两县,即临桂、龙胜县,三乡(镇),即黄沙、宛田乡、三门镇。保护区境内有宇海村、花坪村,周边社区有临桂县的黄沙村、陶善村、平水村、中江村、楠木村,龙胜县的大地村、鸡爪村、古坪村、大罗村,共11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0457人(其中境内花坪、宇海两村645人)。

保护对象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珍稀孑遗树种银杉和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植物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08科689属1505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4属180种、裸子植物7科11属14种、被子植物159科594属1311种(双子叶植物139科467属1094种、单子植物20科127属217种)。其中栽培科3个科、栽培属22属、栽培种30种,故野生维管束植物205科667属147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分别是银杉、南方红豆杉和伯乐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4种,分别是金毛狗、华南五针松、福建柏、篦子三尖杉、鹅掌楸、闽楠、任豆、花榈木、半枫荷、红椿、伞花木、马尾树、喜树、香果树。植物多零星分布,居群数量较小,分布范围狭窄,生境多样性。

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裸子植物门类松科银杉属乔木,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新发现的单属单种。花坪银杉多分布在海拔1300-1460米的中山深谷地貌,所在的地势高,坡度陡,一般在30m以上的山脊山谷的偏南坡或西坡。自然保护区内有银杉分布点6个,银杉个体共1040株,其中粗江景区的孟老关383株、社塘湾90株、野猪塘373株、伍家湾189株。母树单株年龄多在300年左右。银杉为阳性树种,具有耐寒、抗风、耐瘠薄等生态特征。

动物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有5纲27目91科206属31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雕、林麝、豹和白颈长尾雉4种,Ⅱ级的有大鲵、苏门羚、藏酋猴等35种。

管理机构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当于副县(处)级事业单位,内设秘书科、财务科、派出所、保护管理科、科研宣教科和经营管理科六个职能科。人员编制35人,聘请专职管护人员40余人,下设4个管护站。境内有花坪、宇海两个村民委员会,8个村民小组,590人,由保护区管理局和当地政府领导。

地位价值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更好地保护了区内珍稀孑遗树种银杉和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态系统。对研究松科植物银杉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期冰期气候等,均有较重要的科研价值。

旅游信息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广西四大名胜景区之一,也是龙胜县主要生态旅游景区,有“南国瀑布之乡”、“动物王国”、“花的世界”之称。

景区特产

龙脊四宝——龙脊茶叶、龙脊辣椒、龙脊水酒、龙脊香糯。

住宿

景区内有两个大型接待站:安江坪接待站和花坪科教园接待站。安江坪接待站有民族特色木楼、招待所共5座,床位120个;花坪科教园有宾馆、森林小屋,床位130个;两个接待站均为标准房,房间内有电视、热水器、卫生间等。另外,还有两个接待点:花坪景区的粗江生态观测站接待点,有床位25个,为标准房;广福景区的红滩站接待点,有床位20个,为普通床位。

线路

线路一:花坪安江坪景区(花坪安江坪服务中心距桂林市68公里)。

线路二:花坪银杉景区(花坪科教园服务中心距桂林市14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