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崇兴寺(辽宁省锦州市)

别名
崇兴寺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三批(辽)
所在地/隶属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广宁镇双塔社区

文物现状

崇兴寺原址位于西什库内,为甲乙丙丁戊字,承运,广盈,广惠,广积,赃罚,西香等十余库太监兴修并管理的敬神之地。明嘉靖三十八年,十库署库内事官监太监捐资修建了天王殿、钟鼓楼、门楼、神路与沟渠等。 此后若干年间,十库太监一直鼎立维持庙貌。隆庆四年,司礼监太监孟春云捐资重修。万历八年由御马监太监何忠首事重修,时任督察院右都御史杨成撰碑并记。

入清以后,西什库崇兴寺更直接受到皇家重视。原山门石额为康熙所书,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康熙帝的尊崇极大的提高了崇兴寺的地位。翰林院侍诏曹日瑛亲自为后殿书写匾额。康熙五十六年(1717),西什库合会众善人为寺内敬造铁鼎一尊。雍正九年(1731),寺内又铸大宝鼎一座。直到同治年间崇兴寺仍恩荣不衰,同治五年(1866),礼亲王世铎、庄亲王弈仁、钟郡王奕诒、孚郡王奕譓合力修庙,并献金银五供,正殿匾额记其事。

清光绪三十年(1904),是年,西什库教堂(北堂)由蚕池口迁建至此,崇兴寺搬迁至南草厂,尼僧成活继任主持,在僧录司更名入册。成活又名月林,幼时便在本寺出家,传曹洞宗,此后主持崇兴寺长达四十余年。

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崇兴寺有前殿三间,木额“天王库神殿”,旁述寺庙迁址过程。殿内供库神坐像一尊,四大天王旁立,配祀者有关帝、药王、财神、地藏,右有佛像三尊、三世佛三尊、真武,后有韦陀。正殿五间,殿脊两角立佛像各一,身带双翼,木额曰“金光明品”,旁记礼亲王府、庄亲王府、钟郡王府、孚郡王府信众名号,内供三世佛三尊,木质金身,旁有大佛一尊、童像二位,后面灵官一尊,拟制立像。殿前两碑,左为明万历八年《崇兴寺天王殿碑》,右为明嘉靖三十四年《崇兴寺天王殿碑》。东西配房各五间,房前枣杏吐蕊、刺梅喷香、、葡萄爬架、榆树染绿,一片盎然之气。

此时庙内神像庄严、法器盛多,诚为一隅之胜境,然也招致宵小觊觎,民国二十一年(1932),寺内被窃,盗贼撬开天王殿铜锁,盗走王府供奉金银法器数件,明代三尺木胎金身地藏王神像一尊。

据附近老住户回忆,五十年代初,崇兴寺改成了西城区党校。1958年,神像被拉到永泰寺统一销毁,街坊们犹记当日人们奔走相告,“老佛爷游街了”,眼见昔日坛上庄严佛像,成为推车上歪七竖八的阶下囚。此后不久,崇兴寺殿宇也被拆除,西城区党校搬走。寺内后院中水井一眼,是附近不多的甜水井,僧人把它租与陈姓山东人经营,西直门大街一区之民大都仰其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