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千山金湖旅游景区

别名
大冶湖
所在地/隶属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

从青龙塔下来往西走,是一条近千米长的绿荫长廊,也就是大冶人俗称的“寡妇堤”。关于寡妇堤的传说,版本很多,但黄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大冶市十大文化名人余炳贤告诉记者,最靠谱的版本是同治版《大冶县志》记载的内容。

据同治版《大冶县志》记载,靠近县城东南的大冶湖面积很大,几乎将大冶围了一个圈。大冶湖原名源湖,又称金湖,东连韦源口、通长江,南邻四斗粮、阳新,西又与下袁湖相接。平时,金湖水面平静、碧波万顷,一到春夏之交,江水暴涨,倒灌入湖,整个金湖水浪滔天,风起云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那时,城里城外百姓出入十分不便。

清乾隆年间,兴国州永章里的柯家村,住着老寡妇柯曹氏,她的孙儿是秀才,乾隆甲子年的腊月廿四,秀才因事回晚了到渡口时早已收渡。他归家心切,只好涉水过河,不幸落水身亡。得知秀才身亡,曹冯二人痛不欲生,抱头痛哭。痛定思痛后,她们拿出全部家产,又到处化缘募捐,乡民献工献料,修起了路堤,堤中建造了两座石桥,以便排水行舟。《兴国州志》载:“海螺堤,乾隆甲子年间,永辛里柯曹氏与孙媳妇柯冯氏两孀妇出资创修,起海螺山,抵大冶县城,长五百余丈,石拱桥硚八。”

从此,“寡妇堤”就成了大冶一处著名的风景。除了它本身浓重的传奇色彩外,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不屈于命运的济世精神。2002年,由大冶市作家协会主席李相淦编写的8集电视剧《寡妇堤》在央视播出,再现了两寡妇为修堤所付出的艰苦劳动,她俩亲自四处求助,用背篓背石块上堤,可歌可泣。

但记者在走访中得知,真正的寡妇堤并不是现在所指的绿荫长廊,绿荫长廊只是为防止大冶湖洪水泛滥而修的防洪堤。五里堤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声义告诉记者,真正的寡妇堤是从大冶湖一号桥至四斗粮方向的金井路。“那时候寡妇堤还有个风俗习惯,附近村民嫁女儿、娶媳妇一般都不走寡妇堤,会往旁边弯着走,这个风俗大约一直延续到2008年金井路改造后。”

冯声义介绍,从1996年五里堤社区成立到2008年金井路改造期间,原寡妇堤的名称开始越来越淡化,后来几年,人们逐渐习惯将绿荫长廊称作寡妇堤。从青龙塔沿着绿荫长廊一路行走,沿途茂密的花草树木将阳光遮挡住,走在路上能感到一丝阴凉。经过多次升级改造,新寡妇堤已经成为大冶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沿着绿荫长廊越往西走,大冶湖一号桥的模样越发清晰。冯声义表示,大冶湖一号桥最开始叫五眼桥,顾名思义是桥下有五个桥洞,2008年危桥改造后,才建成了现在的一号桥。

据清同治《大冶县志》卷一记载:大冶《古钤》:山从长乐,水出含香,面对千秋,永为康宁”。大冶湖自大冶茗山下发源,由西曲折向东出韦源口,约60公里,大冶湖的水由含香口而出。

余炳贤告诉记者,大冶湖一号桥下的这段水域叫“含香口”, 过去的“含香口”水面宽广,南岸一直到“石头嘴”矿。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面积的扩张加上泥沙的淤塞,变成现在这般狭窄。

记者站在一号桥上看到,湖中央有渔民们留下的捕鱼网,三三两两的市民坐在岸边垂钓,甚是悠闲。含香口两侧的岸边种满了树苗,冯声义告诉记者,这是今年为美化环境、创建园林城市专门栽种的。

青山绿水环绕、巍巍宝塔伫立、千里绿堤护卫,大冶湖不光是大冶人的母亲河,也以秀丽的风光吸引着成千百万游客慕名而来。而金湖湛月作为大冶湖上的靓丽风景,必将为大冶湖增添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