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等级
国家级(2001年建区)
所在地/隶属
陕西省韩城市境内

历史沿革

2001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在韩城建立了褐马鸡省级自然保护区。

2010年,褐马鸡省级自然保护区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评审,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境内,范围在东经110°07′—110°27′,北纬35°33′—35°45′之间。

地貌概况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点海拔1788米,沙页岩,低缓坡段有黄土分布,为土石山地,海拔1500米以上,多为基岩及风化碎屑,1400米以下的梁顶及缓坡有黄土分布,尤其在西、北面形成黄土梁状丘陵,山地森林茂盛,是陕西重要林区之一。

气候特点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干旱季风气候。冬长夏短,雨量充沛,秋淋明显,春冬干燥,是该林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水文特点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三条河流均发源于韩城黄龙山主峰大岭,自西向东汇入黄河,三条河流年均径流量1.7亿立方米。

区域范围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7756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4081.6公顷,缓冲区面积13226.6公顷,实验区面积10447.8公顷。

保护对象

1、褐马鸡种群

韩城黄龙山保护区的褐马鸡种群是一个独立的区域种群(Local population), 它的发现使中国褐马鸡的分布范围从黄河以东扩展到黄河以西,面积扩大了数百平方公里。对研究黄土高原的历史起源与气候变迁、动植物区系、森林群落结构及研究褐马鸡的起源、地域分布、种群结构和血缘关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从褐马鸡在全国的分布来讲,该保护区是中国褐马鸡种群一个全新的天然分布区,使中国马鸡属的分布区域基本连成一片,在马鸡属的学术科研及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格局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2、白皮松林

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为东亚的三叶松,属中国特有种。保护区内天然白皮松群落分布面积达6万亩,且为原产地、原生状,极为珍贵,是黄土高原上一大奇特的森林景观。最大树高16米,胸径1800px,胸围2.26米,树龄约为260年左右,至今枝叶茂盛。大面积的白皮松群落分布是保护区植被自然演替的重要环节,对研究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次生林演替规律等,具有重要的学研究价值。也是褐马鸡生存繁衍的主要栖息地。

3、栓皮栎林

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 Bl.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林区,该保护区上万亩的栓皮栎林,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实属罕见。最大的树木高20米,胸径1.18米,距今约有500年历史。具有较高的保护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

4、乌龟种群

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ray)在陕西仅发现于秦岭及秦岭以南,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一直未见报道。乌龟在该保护区的发现,填补了乌龟在陕西自然分布上的一个空白,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物学意义。

保护资源

植物资源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分别为野大豆、紫斑牡丹、核桃楸和刺五加;省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分别为杜松、陕西鹅耳枥、文冠果、刺榆。保护区有野生动物194种,占陕西省野生动物(739种)的26.25%。

动物资源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各类植物970余种,陆栖野生椎动物194种,昆虫432种。除栖息着褐马鸡外,还有金钱豹、金雕、黑鹳、褐马鸡、白肩雕、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动物。

(以上数据截止到2010年)

保护措施

保护机构

2001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组建成立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局行政管理隶属于陕西省韩城市,为县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局下设办公室、计财科、资源保护科、科研宣教科、多种经营科、林业公安科、褐马鸡救护研究中心以及4个保护站。2010年在职人员118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24人,科技人员42人,森林警察3人,技术工人49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0人,中等学历32人,中学及以下学历76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3人。

管理措施

1.建设投资

保护区建立以来,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经过多方筹资,保护管理建设累计投资约1840万元,其中保护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0万元(含褐马鸡救护中心),科研监测和资源调查投资60万元,宣传教育投资22万元,人工救护投资58万元,生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投资1050万元等。

2.巡山管护

2010年组建成立了8支专业巡山管护队伍,配备巡护人员24人,同时建设保护站4处,哨卡10处,检查站2座,有效加强了保护区的管护力度。

3.科研监测

管理局多次组织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对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褐马鸡种群、自然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等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初步查清了保护区的有关资源状况,在此基础上发表出版多篇学术论文、科研成果。

2003年管理局再次组织和邀请有关专家组成了综合科学考察队,科考队分为自然地理、植被与植物、脊椎动物、昆虫、社会经济等五个专题组。从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对保护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考察与研究,并编写完成了《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报告》,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以及发展建设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

4.宣传教育

保护区采用广播电台、宣传车辆、影像资料、标语传单、横幅标牌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有效提高了保护区及周边群众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在扩大宣传,营造舆论氛围的同时,保护区还及时开展了对社区群众的教育培训和保护管理队伍的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先后投资12万元用于培训教育职工、群众3万多人次。

生态价值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后,对于科学地保护管理好保护区的褐马鸡种群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有效地恢复和扩大种群的分布范围和数量,系统完整地保护好褐马鸡资源意义十分重大,而且将进一步促进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重建。规划工程的建设实施,进一步提高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水平和科研监测能力,对陕北地区阻挡风沙南侵,保障关中平原的生态安全,改善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