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济桥建于隋开皇十八年至大业年间(公元598—618年),由名匠李春设计建造。桥身为单拱、弧形,全长50.82米、宽9.6米、跨径37.37米,由二十八道独立石拱纵向构成。桥拱肩敞开,拱肩两侧各建两个小拱,即敞肩拱。这一设计构思巧妙,不仅使巨大的桥身减少水流阻力,减轻大拱券和地脚的载重,节约石料,而且造型优美。这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对我国隋代以后的桥梁建筑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桥两边栏板望柱上雕刻有各种蛟龙、兽面、竹节、花草等图案,刀法苍劲有力,风格豪放,线条流畅。另有拱顶的龙头、八瓣莲花的仰天石等点缀于桥身两侧,使全桥更加精致俊秀。
安济桥1955—1958年由国家拨专款全面修复与加固,桥面和两侧望柱、栏板依施工中河床挖出遗物仿制。1991年,经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和在世界各地多方筛选和考证,确认安济桥是世界上第一座空腹式石拱桥,命名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却以“赵州桥”闻名天下。
赵州桥显然是作为一个大型景区设计的,有宽敞的停车场、旅客中心,还配了一家小邮局,可以盖销赵州桥风景邮戳。当然,必不可少的是售票窗口,赵州桥门票40元,加古桥博物馆则是60元。
购40元门票入内,大树参天,路边却是八仙塑像。没走几步,有宽大的桥面出现,起初没当回事,走近才明白,这就是赵州桥了,这就是大石桥了,这就是安济桥了。这座出现在小学课本中的中国最出名的石拱桥,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出现了。
连接赵州桥的道路,不知垫高了多少,显然改变了赵州桥的高度和跨度。只有走下道路,在河岸边观察赵州桥,才能看到与记忆一致的完整的赵州桥。
赵州桥近旁,有国一碑,有勒石,有美国建筑工程师,有李春塑像,还有三个代表的题字,五花八门,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