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河北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

别名
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
开放时间
08:00~16:00
森林公园等级
国家级(2006年建园)
所在地/隶属
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

地理环境

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襄都区西部浆水镇,距邢台市区60公里,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景区内有邢和线,平涉线穿越而过,交通便利,北距云梦山23公里,南距峡谷群25公里,东距白云山7公里,西邻九龙峡7公里,处于襄都区主要景区的中心地带,景区规划面积116.8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内有50多个树种,植被覆盖率达94.6%,林木覆盖率达90.7%。

森林植被

前南峪森林公园山地相对高500米,原生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现保存极少,园内以人工林为主。按山体植被垂直分布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分布带。

经济林带:海拔490--690米,为古老的片麻岩低山丘陵区,沟谷宽浅,台阶地发育,水利条件优越,主要为板栗、苹果、柿子、桃、杏、梨、红果等经济林带;河道及水原地,多为杨树、柳树等用材林带;陡坡及山脊,多为栎树、刺槐、油松等天然次生林灌丛绝壁:海拔690--900米,为长城系红色石英砂岩山体,多为陡崖峭壁。只有山间栈阶长有少量山楸树和荆条等。人工针叶林和天然落叶林阔叶林:海拔900--1000米以上,生长成片的以栎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植的油松林。间有山楸、漆树、栾树、山榆、山桃、山杏、白腊、五角枫、鹅耳枥等树种。灌木多为黄栌、荆条、六道木、野杜鹃、酸枣、沙棘、榛子、野皂角等。另外还有近百种野生药材。

主要植物

板栗

唐代板栗林位于生态观光区内,海拔500-620米,始种于唐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总面积为500公顷,每株胸径均在1.2—1.5米之间,树干高6—8米,已挂牌保护的有2600棵,步入林中甚是壮观。

松林

化山松林,位于化山揽胜区,海拔在900--980米,于1955年栽植的油松,总面积为180公顷,平均高8米,平均胸径18厘米,长势良好。林中负离子含量极为丰富,游客誉之为天然氧吧。

杏林

凯特杏林位于生态观光区采摘园内,海拔在560--580米。于2000年引自美国的新品种,总面积为3公顷,2003年开花结果。每年5月中、下旬,一批批游客前来品尝采摘。

红桃林

秋红桃林位于采摘园内,海拔550米,于2000年引自澳大利亚的6个品种,总面积为6公顷。每年6月--11月,每月都有一个品种成熟。

樱桃林

大樱桃林位于采摘园内,海拔580--600米,于2000年从乌克兰引进的品种,总面积为3公顷。每年5.1期间,正是樱桃成熟时节,前来的游客大饱口福。

苹果林

苹果林位于采摘园内,海拔520--570米,于1993年更新的优质品种,总面积为300公顷。海拔高,温差大,品质好,曾作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专用水果。

将军林

将军林位于生态观光区内,海拔560--580米,1941年抗日军政大学在此办学期间,上干科的学员们利用课余时间栽种的板栗树,面积10公顷,至今长势良好,树高均在3-5米,胸径约20厘米,有1100棵,每年硕果累累。1990年以后,抗大老学员来邢台期间,都要到林中寻找自己亲手栽植的栗树,后被人们誉为将军林。

青年林

青年林位于生态观光区内,海拔540--580米,于1994年由青年民兵栽植的板栗树,面积为5公顷,属于退林还果项目,被共青团中央,全国绿化办和林业部授予全国青年示范林称号。

野生动物

金钱豹隐藏于山西、河北交界的密林之中,2012年约有4只,冬春季节有时深入低山地带林中寻找食物,其余时间均在高山密林之中。

主要景点

抗大纪念碑

位于前南峪村东口。1986年奠基并建成。碑身高21米,碑体四面均白色花岗岩贴面。正面由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题写碑名。抗大副校长何长工同志撰写碑文,碑四周为汉白玉栏杆。

抗大纪念广场

位于陈列馆台阶正下方,占地1万平方米。抗大在此办学期间为学员操场和训练场,1941年5月,在这里隆重举行了抗大五周年校庆活动。广场与陈列馆之间由30米宽的台阶相连接。

军寨山

位于纱帽山西2千米,海拔1103米。山项平坦,约有万余平方米,四周均为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小路可以到达山顶。现有房屋残址若干,还有石碾,石磨等生活用具,相传唐末黄巢起义时,部分义军在此山住过。故名“军寨山”。

化山瀑布

位于坐化山一栈上。落差110米,宽5米,正常流是每秒0.3立方米,丰水期可达到每秒1立方米。原为季节性瀑布,为了使游客在正常游览时间里都能观赏瀑布,2004年采取枯水期人工补水办法,保证瀑布正常流量。

练胆峡

位于坐化山东侧。峡长800米,宽1--5米,垂直高度为150米,登攀坡度为60--80度,由石台阶和钢梯组成登山路,类似华山“千尺嶂”之险,是游客从东部步行登临坐化山的唯一通道,故名“练胆峡”。

七星潭

位于化山瀑布上游,依地势变化,分为七个水潭,最大潭容100立方米,最小潭容30立方米。水流翻坝铺泻而下,形成七道跌瀑。瀑高2--3米,宽10--15米。平水期瀑如银帘,丰水期更为壮观。

斧劈峰

位于坐化山西北0.5千米处,海拔980米。传说原来和坐化山连为一体,后因武曲星练武时,用板斧将山劈开。故名“斧劈峰”。

文昌庙

位于公园内化山揽胜区中心地带,海拔980米的山坳中,据有关文字记载,该庙始建唐代,兴盛于明清,为道教活动场所。现存建筑重修于2004年,面阔三间,为歇山重檐,四周廻廊式建筑。主要供奉文昌大帝,在道教诸神中,他是主宰人间功名、利禄之神,两旁为天聋、地哑和七星君,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和七月十五为传统庙会。

化石谷

位于坐化山西侧,谷宽10---20米,高120米,是登临坐化山的回路。谷底很多石板面上有氧化锰形成的柏树枝状的花纹,在地质学上称其为“假化石”,形态美观,很有观赏性。大块的置在道旁供游客观赏,小块的经加工后作为旅游商品。

七星潭

位于化山瀑布上游,依地势变化,分为七个水潭,最大潭容100立方米,最小潭容30立方米。水流翻坝铺泻而下,形成七道跌瀑。瀑高2--3米,宽10--15米。平水期瀑如银帘,丰水期更为壮观。

明智泉

位于七星潭最上游的文昌庙旁,正常流量为0.1立方米/秒。传说常人饮此泉水就会增加聪明才智,愚钝之人饮过此水,也可逐渐变得聪明起来,故名明智泉。

丹青湖

位于东沟沟口处,1990年,为了扩大蓄水量,在沟谷最窄处建一大坝,坝长30米,坝高20米,池面积5000平方米,库容约100000立方米。

洗砚池

位于东沟沟口处,原为一天然水池,面积约200平方米,水深2米。因对面有笔架山,传说文曲星在此修练时经常到池中洗砚,水呈深绿色而得名。

连心河叠瀑

位于园内英杰梁下,是南峪流域汇入浆水川的主要河道。原名南河沟,因抗大在此办学期间,军民同用一河水,故改名为军民连心河。叠瀑从迎宾桥---广场段,全长2000米,河宽15---30米,河中建有高0.8---1.5米拦河坝20道。

开发利用

动物

1981年,前南峪被确定为太行山综合技术开发示范区,确定了板栗、养兔、养鸡等课题,受省科委委托,河北农大、林学院作为技术开发依托单位,负责片麻岩开发。

植物

1978年,前南峪人民对板栗实施“五改一加强”的管理方法。1982年相应中国政府“退耕还林”的号召从山西引进红果实生苗46万株,嫁接成品苗收入46万元,在太行山综合开发治理中,以生态经济沟为基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对8300亩山场实施立体开发。

基础设施

前南峪森林公园于2003年被批准为省级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的低山型森林公园。2007年园区内停车场、道路、索道、通讯、水、电、环卫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宾馆、招待所、农家旅馆及商场、医院、银行、邮电等服务设施基本满足游客需求,建立经营管理机构和技术服务队伍。

人文历史

前南峪森林公园素有“太行明珠”之称的前南峪森林公园1995年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提名奖,被林业专家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2001年以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部定为“国防教育基地”、国家科委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水利部评为“全国十佳水土保持示范区”和“国家级水保生态风景区”、国家旅游局定为“全国首批国家旅游示范点”和“3A级景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六部委定为“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全国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和“五星级森林公园”。

前南峪森林公园内抗大旧址

1940年11月从山西黎城迁到浆水川,校部设在前南峪,政治部在浆水,供给处在河东、卫生处在安庄,医院在桃树坪。1943年1月奉命返回延安。在这里先后开办了6.7.8三期学员班,培养了18000多名军事、政治干部,其中109位在1955年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村中现有校部,作训处,图书馆、机要处以及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罗瑞卿等和校领导滕代远、何长工的旧居,2004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路线

公交

乘101路在竺村站下,15-20分钟一趟。

自驾

自驾交通:邢台市—南石门—将军墓—浆水—前南峪。

标签: 国家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