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大浪淀水库

所在地/隶属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

地理位置

大浪淀水库位于大浪淀乡境内。大浪淀乡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沧州市南部,京杭大运河南运河畔,东南与山东省相邻。大浪淀乡距首都北京234公里,天津148公里,天津新港185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95公里,距沧州市区20千米,紧邻京沪铁路,邯黄铁路,104国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作用

大浪淀水库1997年1月建成蓄水后,从1997年至2007年十年间已累计向市区供水2.9亿立方米。

详细信息

大浪淀水库水源为“引黄济冀”的黄河水,每年11—12月份由山东位山三干渠提水,经清凉江、南运河、代庄引水渠等进入大浪淀;补充水源为“王—大”引水工程的保定王快水库水;远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长江水。“王—大”引水工程通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使水源保障率大大提高。保证良好的水质是水库管理工作重中之重。为有效控制水库来水水质,保证水库水不受污染和发生富营养化,保障向市区安全供水,供排水集团源水公司采取了多项得力的措施。库区安全按规定划定了保护区。2003年,水库管理处拆除了原来通向大坝的8座桥梁,封堵了3个路口,同时绕水库拉起围网,改变了以往人员、车辆在大堤上往来不断的局面,为封闭管理打下基础。同时在保护区范围内严禁一切影响大坝安全的活动,严禁一切破坏水环境的活动,严禁一切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几年间,通过加大库区巡逻管理力度,杜绝了无关人员在库区的活动,防止了工程设施和水质可能出现的人为破坏问题的发生,封闭后未发生一起涉水死亡事故。为了保证大坝安全,源水公司对水库大坝实行责任制管理,干部职工每人都有140米的责任段。要求责任段内无杂草、无浪窝、无积水、无垃圾,环境整洁。为了管护好大坝,广大干部职工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有的甚至放弃节假日休息,巍巍大坝留下了水库职工们辛勤工作的心血和汗水。绿化库区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工程安全,而且对库内水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自2003年开始,水库实施了库区全面绿化规划。几年来,通过发动职工植树、绿化开发等途径,共植树约20万株。库区内树木葱茏,满目苍翠,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对保证水库安全、水质安全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在水库内投放适宜鱼类使其自然生长,抑制水体内浮游生物过量繁衍,减少藻类发生,从而使水体保持良好水质,这一做法也收到预期效果。在城市地上水源地保护方面,这些年水库管理者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由于各方面的措施的到位,库内水质各项指标不断得到改善,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Ⅱ类以上水质标准,优于饮用水水源地的III类水质要求。大浪淀水库已经成为我们的母亲湖,水质可以放心饮用,水量完全可以满足城市的需求,为沧州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修建历史

1994年8月,遵照沧州市委的安排,我从市政府到市水利局任党组书记、局长。当时沧州水利最大的难题是缺水,最突出的矛盾是沧州市区和部分县的人民群众饮用高氟水。九十年代,世界上最干旱缺水的国家之一以色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461立方米,而沧州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92立方米,为全国的8%,不到以色列的一半,几乎成为“世界之最”。

沧州不仅水资源奇缺,而且水质很差,特别是沧州市区,40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危害之甚,民怨日深。儿童氟斑牙、黑牙根、黄板牙,上不了艺术院校,小女孩不敢笑,怕露出满嘴黄牙。老年人缺钙,常常一摔跤,胳膊、腿就断。摔断腿的市领导干部就不胜枚举。我去市水利局上任前,当时的市委书记吴振华和我谈话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及北京的专家告诫我们,‘沧州水的问题不解决,不是经济发展不发展,而是关系到一方人的生存问题’。你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要努力啊!”他还特意 送我一幅亲笔书写的字画:“振兴沧州水利,造福狮城人民”,以示勉励。

我在沧州行署当副秘书长时,分管过水利工作,深深知道这个被誉为“龙王爷”的水官不好当,吴书记的一番话,使我更加感到去水利局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好在省水利厅厅长李志强曾是沧州行署分管水利的副专员,是我的老领导,他对沧州的水利比我还熟悉,争取水利项目有很多有利条件,这也许是市委安排我去水利局工作的原因之一。

我上任伊始,经过调研就向市委、市政府领导重新提出修建大浪淀水库的问题,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建设大浪淀水库,这是几代沧州人的梦想。历史上,大浪淀水库曾经两上两下:1957年大浪淀水库上马,那时工程标准较低,只是围了一个二、三米高的土堤,蓄水后周边土地盐碱化,被迫下马、停用;1977年沧州地委第二次修建大浪淀水库,投入100万元资金、100万斤粮食,但由于当年农业受灾,又被迫下马。之后的十几年,沧州的历任领导和水利部门,一直没有放弃过大浪淀水库的争取工作。这次有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市水利局把修建大浪淀水库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议程,加大了向国家和省申请这一重大项目的力度。

心诚则灵,经过跑步(部)进厅,沧州高氟水的问题,引起了国家和省领导同志及有关部门,特别是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进一步重视。1994年冬季,省政府顾二熊副省长向沧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征求意见说:“河北省拿出1.2亿元,支持沧州修建大浪淀水库,你们干不干?如果沧州不愿干,就把这1.2亿元给衡水,改造衡水湖”。这个意向让沧州看到了希望,又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修建大浪淀水库,不只是沧州人民的期盼,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凭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更是希望早日建成大浪淀水库。但是,大家都盼着这个项目国家能够立项,帮助解决资金问题,因为沧州这个历史上“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的穷地方,经济太困难了。大浪淀水库设计投资3.8亿元,国家给1.2亿元,还需市里自筹资金2.6亿元。当年沧州市的财政还是“吃饭财政”,实际上是“要饭财政”,自身就不够吃,根本拿不出钱来建大浪淀水库。但省领导讲得也很清楚,这样的大型平原水库项目,国家一时不好立项,国家和省对水利欠账太多,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支持这个项目。就是这1.2亿的资金也没有现钱,也要多方筹集,也要到国家去跑。的确是这样,由于大浪淀水库不能在国家立项,所以后来争取资金时只能“变通”,以“大浪淀水库修复工程”的名目,分成若干个“修复”项目,分别报国家计委、开发办、水利部等部门。为了要到钱,副省长顾二熊亲自出马,到国家有关部委向分管的处长们汇报,堂堂的省府大员,也是满脸堆笑,完全没有了省长的“架子”,可谓难矣!

沧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面对大浪淀水库和城区供水工程配套资金这个天大的难题,也是寝食难安,举棋难定。说实在的,大家的思想也并不是那么统一,当时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市区40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于情于理应该尽快解决,况且,省里还支持1.2亿元,如果现在水库不上马,以后恐怕连这1.2亿元也没了。还有,黄骅港在国家立项,没有淡水资源也是不行的。在申请港口立项的上报材料中大浪淀水库已经“存在”了,所以大浪淀水库应该上。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尽管省里支持1.2亿元资金,但水库还有2.6亿元的资金缺口,加上市区的供水工程,总投资需要5亿多元,沧州市本级年财政收入只有2.3亿多元,就是不吃不喝都拿出来也不够。只能通过贷款解决。而当时沧州的贷款指标,由于历史的原因,每年额度较小,连工业都远远不能满足,贷款指标用于水库建设,工业生产必然受影响,进而影响全市财政税收,影响市区“吃饭问题”。高氟水这么多年都喝了,再坚持几年……,这种想法也是从沧州的实际情况出发,也有一定道理。另外,当时有不少人还有一种担心,就是大浪淀水库已经“两上两下”,这么大的平原水库,面积是杭州西湖的3倍多,没有建设经验,那么多技术难题,弄不好再下马,劳民伤财,那问题和责任就大了。这也是领导们决心难下的原因之一。

转眼1995年春节快要到了,省政府要求沧州对大浪淀问题年前必须定下来,如果上,2.6亿元的自筹资金也必须落实并报省委省政府。为了统一思想,市委在二楼常委会议室召开了四套班子联席会议,市直有关部门,沧县、南皮县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市委书记吴振华请大家一一发表意见,并展开了充分讨论。会议从晚上七时开始,一直开到深夜。大家从联合国人权组织对我国部分地区饮用高氟水问题,向中国提出责难,讨论到沧州的长远和大局,讨论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执政理念,对修建大浪淀水库的重大意义越认识越深刻。最后吴振华书记总结了大家的意见说:“修建大浪淀水库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是一个机遇工程。沧州要生存,要发展,要振兴,工程必须上,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上!”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结论,是在重重困难面前做出的正确抉择,是在巨大压力面前做出的艰难决策,充分表达了一任领导班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责任感!最高兴的是40万沧州市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这次会议之后,经市政府协调,我穿梭于市财政、银行等部门之间,先拿出落实2.6亿元自筹资金的初步方案,春节前省委省政府还要结果。一直忙到1995年大年二十九,我拿着给省委省政府起草的电报稿来到市委大院。大院里空荡荡,楼道里静悄悄的,只有吴振华书记还在办公室等着审查电报、签字。我不好意思地说:“吴书记,真对不起,太晚了。”吴书记好像没听见我的话,异常兴奋地问:“落实了?”他看完电报稿,很快签了字说:“好!过年!”这时我也如释重负,长长出了一口气,好像大浪淀水库就要到手了。

过年后正月十四,河北省委副书记李炳良和副省长顾二熊带领省水利厅、计委、财政厅、交通厅、电力、金融、土地、农业开发办、邮电、林业厅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到沧州市政府招待处召开“大浪淀水库修复工程现场办公会”。这次会议,决定大浪淀水库上马并解决了有关问题。随即,大浪淀水库修复工程总指挥部成立,市委书记、市长分别任政委、总指挥长。总指挥部下设两个分指挥部、一个筹资领导小组。至此,一场改写沧州历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伟工程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