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山阳故城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汉)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新城街道墙南村

遗址特点

结构

山阳故城地处焦作市东南郊,山阳区新城办事处墙南村四周,占地面积300万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周长约5000米,城墙大部分高出地面,北城墙长1850米,东城墙长1350米,西城墙长1000米,南城墙仅200米。四边城墙各有1个城门。城基宽30-46米,上部宽14-16米,系夯土筑成,每层厚100-150毫米。

特点

山阳故城所在地区夏商时属冀州覃怀畿内地,外围有1000多座古墓群,是研究汉代葬俗的重要实物资料,涵盖了汉代各个时期的墓葬,特征明显,演变脉络清晰,与中国其它汉代墓葬类型相比,种类齐全,具有代表性。

文物遗存

山阳故城出土了苏蔺墓群、战国青铜布币,战国青铜布币上边铸有篆书的“山阳”两字;1986年7月,出土了约公元前206-公元220年间的“山阳”铭文的陶罐,陶罐高18.4厘米,口径13.1厘米,为山阳故城提供了文献材料;出土了汉代陶仓楼,少的1层,多的7层,有的高达1.99米;2012年5月,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在对山阳故城中部偏北位置发现山阳县治的衙署区;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主干渠施工,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发掘了6座陶窑,陶窑里散落着陶制的生活器皿。

研究价值

山阳故城是以汉代遗存为主的古城址,其保存较完整;从城垣、城门、护城河到城内的汉代建筑,遗迹遗物丰富,其跨度时间长,遗存与史书都有踪迹可寻,对研究豫北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汉代城市规划具有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

出土的汉代陶仓楼等建筑明器,是研究汉代建筑及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单体建筑到组群建筑,从高台建筑到多层建筑,从居住用建筑到养殖用建筑,样式多种,再现了汉代建筑的原貌,多层陶仓楼的转角斗栱是汉代高层建筑发展、演变的缩影,是研究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山阳故城是汉献帝的食邑之地,许多遗迹都与山阳公刘协有关,是研究“山阳公”史和三国文化的重要区域。

保护措施

1963年,山阳故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10月,焦作市人民政府颁布《焦作市汉山阳城址保护管理办法》,对山阳故城的保护机构、资金、范围、规划等作出具体规定,使该城址保护法制化。

2006年5月,山阳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不惜多花巨资改变焦作段穿过山阳故城的路线,向南绕城而过,保护了山阳故城的完整。

2012年,山阳故城保护设施建设被列入2012年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

2013年,山阳故城保护设施建设被列入焦作市人民政府2013年十项民生工程之一。

历史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山阳故城为各路诸侯跨黄河、越太行、囤粮草的军事要塞。东汉时,光武帝刘秀派心腹大将寇恂驻军于此,攻守兼备,集结粮草。汉献帝刘协被曹魏政权废黜之后,居于山阳邑,被称为山阳公。相传刘协被贬山阳以后,以行医为业,造福山阳百姓,曾多次到云台山附近采药,在百家岩嵇山亭内的石刻画像中,保存有山阳公行医图。

标签: 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