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大通古镇

别名
铜陵市郊区大通古镇景区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4A
所在地/隶属
安徽省铜陵市郊区

基本介绍

铜陵大通古镇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唐开元七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从大通登岸出家,千年以后,这里留下了一座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和悦洲的鼎盛时期,显露出“小上海”的世俗风情,这里既有傩戏祈神祛鬼,又有万筱楼严凤英的字正腔圆,戏院里和上海同步上映着无声电影,街头上张帖着影星胡蝶的月份牌,小小和悦洲上竟有四家报馆。粉墙黛瓦的徽式建筑铺满三条长街和十三条巷。宽敞的店面,紫石铺就的街道,带有美人靠的临江吊脚楼,连同楼上木刻的朵朵莲花都透着几分水气,十三条巷子都有一个带水字旁的名字,昭示着大通因水而兴的历史。其鼎盛时期,弹丸之地的江心洲上人口达十万之众,各种作坊、商行林立,银楼遍布,八大商会争强斗富。洲上建有两家火力电发厂,仅旅馆客栈就达一百多家;大通每年要向国家交纳厘金税一亿一千多万银元,文化融合常常从宗教的传播开始,小小的大通既有佛教和道教,也有天主教和基督教。

景点景观

大士阁

位于大通青通河畔的神椅山下,初名相水寺,亦名普济寺,始建于明代中期,清顺治七年(1650年)被顺治皇帝封为“九华山头天门”。相传唐开元年间,新罗国(今韩国)王子金乔觉奔波万里,不辞辛苦渡海而来,在寻找了大半个中国之后,后终于从大通上了九华山,悟道修炼多年,终成地藏菩萨。据传,在金乔觉途径神椅山落脚休息时,他曾在此搭建茅蓬弘法布道一年。至明代时,有九华僧人为追慕、感念金乔觉的大通之缘,特来大通建了这座“大士阁”寺庙。此后,十方僧俗朝礼九华山必经此地,故其香火十分兴旺。清光绪二十六年所修《九华山志》中,收有清代僧人手绘的“九华山东南第一天台胜景全图”,“大士阁”在其中被列为九华第一景,大通因此成为九华佛教圣地迎接长江下游江浙沪及东南亚信徒与长江上游湘鄂赣僧众香客的重要驿站。

和悦老街

全长2560米,现存约1790米,是和悦洲最鼎盛时期“三街十三巷”中留存至今格局最全、风貌较好的街巷。坐落在大通镇对江的和悦洲上。和悦洲呈圆形,四面环水,似荷叶漂浮在水面,故原名荷叶洲。后因清廷水师提督彭玉麟来洲检阅水师时,发现洲上的一些生意人经常因为斤斤计较喜欢争吵,故将“荷叶洲”改为谐音的“和悦洲”,意在生意人要和颜悦色迎客商。自明清时代至二十世纪30年代,和悦街集市发展极为鼎盛,全街有三街十三巷,绽放出清明上河图般的繁华景象。

澜溪老街

澜溪老街,位于长江南岸江畔,始建于元末明初,历经多次战火毁灭与复建,现尚存一条长780余米、宽7~15米、铺着四方形浅红麻石街面,临街多是小瓦屋面青砖黛瓦马头墙的门面房,呈现徽派建筑特色。不喜奢华、浮夸的古人当初建设如此宽阔的街道,可以想象当时商贸活动多么繁华。此街有着典型皖南传统商业街市的特点,独具三大特色:安徽中南部近100多年来各个时代不同特色建筑群的自然展示街;世界所有古城镇中少见的宽阔老街(窄处也达7米以上);整个古街平铺罕见的四方石(非长条石)。现存传统建筑10余万平方米,呈现着原居民生活的延续,是仍“活着的历史文化街区”。现存沿街店铺多为清代中后期及民国以后建筑,街面铺石系明代铺就,其间经多次翻修,至今保存完好。

天主教堂

位于长龙山西瓜顶(今大通幼儿园旁),由西班牙神父解佩义所建。始建于1871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建成竣工。教堂占地14亩,隶属芜湖洋码头天主教堂管辖,共建有钟楼、教堂、圣母院等11幢建筑物,共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外籍3人(1男2女)、中国7人(4男3女),设有诊所、学校各1所。民国27年(1938年)5月底,教堂被日军占为兵营。教堂人员逃至青阳。

明清古井

位于澜溪老街后巷,开凿于清嘉庆年间,距今约200年。井口上面砌着青石凿成外方内圆的镂空大石井圈一块,井圈西侧石壁上刻有“龙泉井”、“嘉庆丁丑年”(即1817年)、“佘以雨开”等字样,该井井深约5米,常年水深距井口2米,井口内直径约0.4米,水质清凉,且特大干旱年井水也不干涸,现仍可使用。

祠堂湖

祠堂湖面积1200亩,有闸与青通河相通,湖水碧波荡漾,湖中半岛景色秀丽。湖边澜溪古桥,系明初大通名门望族佘家出资修建,至今已600余年。因桥旁原是青通河上繁华的古渡口,故称“老桥口”。祠堂河古闸建于康熙中期,现已300多年。佘氏宗祠建于明初,有“祠前西水向东流,佘家世代出诸侯”之说。因清初县令受佘氏后人侮辱,改了河流向,佘家认为风水被破,遂出资修建闸口以期挽回影响。

羊山矶

位于大通镇北五华里,以形似得名,与南京燕子矶、武汉城陵矶、马鞍山采石矶并称“长江四矶”。嘉靖《铜陵县志》载,南宋诗人陆游曾逆流入蜀,阻风于此。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与军师刘伯温也曾避难于羊山矶塔下,并在羊山矶顶的砖塔上写下“不波亭”三个大字。

大关口

大关口位于大通和悦洲,清末爆发的大通自立军起义指挥部即设在此,遗址现存。1900年,唐才常等人以长江中下游会党分子为基础,创建自立军,任命秦力山、吴禄贞等为大通前军统领。8月8日,秦力山率自立军数百人举行宰牲祭旗仪式,宣布起义。大通自立军起义,与孙中山先生相继发动并领导的惠州起义、广州起义遥相呼应,拉开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的序幕,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铜陵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

市区内乘坐9路到大通镇站。

自驾路线

淮河大道南段→铜都大道南段→光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