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图书馆系国家地市级一级图书馆,前身籀园图书馆建于1919年5月9日。现馆舍位于市府路,于2005年11月对外开放,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另有一个老年分馆和自建城市书房,面积约3700平方米)。图书馆坚持每天8:30—20:20开放(周五上午闭馆),年接待读者450万余人次,年文献借阅近300万册次,是一个集文化、教育、科研、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作为全市文献收藏和利用及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中心,现有馆藏量449万余册,其中纸质藏书311万余册(含古籍文献19万余册),电子图书137万余册。现有正式职工编制76个,合同工编制58个,拥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45人(正高7人,副高11人,中级27人)。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开放的,为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水平服务的国家文化教育机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温州市图书馆倡导读者遵守社会公德,遵从文明守则,为共同创建社会文明活动园地而努力。
1. 请注意仪表,勿着汗背心、穿拖鞋入馆。
2. 请将随身携带物品存放存包处,贵重物品请自行保管。
3. 幼儿请在成年人带领下进馆。
4. 请勿在馆内吸烟和使用明火,勿携带易燃、易爆等物品入馆。
5. 请勿在馆区大声喧哗,入室请将手机置于静音状态。
6. 请勿在馆区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和果壳等污物;请勿在馆区乱贴乱画。
7. 爱护馆内一切公共设施,损坏公物按原价赔偿。
8. 不得任意触摸、按动消防设施。如消防设施遭到人为损坏,对责任人送公安部门处理。
9. 车辆按指定地点停放。
10.严禁将宠物带进馆区。
11.请自觉遵守温州市图书馆各项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
申办对象
年满3周岁的中国公民和外籍人士。
办证证件
凭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有效身份证件办理。
办证方法
◆更换读者证(已持有2005年以前温州市图书馆借阅证)
1.凭本人身份证、原借阅证,填写办证申请。
2.已借图书逾期者,须先还书后换证。
◆新办理读者证
1.凭本人身份证或有效证件,填写办证申请单。
2.请妥善保管押金凭证,以备日后退证所用。
3.一人限办一证。
退证
凭读者本人身份证或当时办读者证的有效证件、读者证及押金凭证办理退证手续,如代其他读者退证,须另附代退者身份证。退证后再办理读者证,须支付工本费10元。
挂失
如发现遗失,请持身份证速到办证处或老年分馆挂失,须支付补卡费10元。
增/减押金
凭读者证和身份证,填写增/减押金申请单,前往二楼服务台办证窗口办理。
读者证功能说明
普通读者证和市民卡借阅证凭本人读者证可在本馆各借阅区借阅图书和光盘、免费查阅数字资源。
少儿读者证凭本人读者证仅限在亲子借阅室借阅图书和光盘。
◆闭架书籍借阅规则(2016年9月1日起实施):
借阅时间:上午:8:30-11:20,下午:13:30-16:30(逢周五上午及国家法定节假日不外借)
借阅地点:三楼及其他指定柜台
借阅方式:读者先填写闭架图书借阅单,由工作人员去闭架书库取出,该图书借还须在指定柜台由工作人员完成,不能还到其他地方
◆图书预约:
读者可到馆或通过电话、网络免费预约借书,每次最多预约1册,书到馆后即电话通知读者,读者须在接到通知后7日内前来办理外借手续,逾期不留。网上预约:http://www.wzlib.cn
◆图书续借:
读者可在外借书刊未过期的情况下,通过电话或网上续借。网上续借:http://www.wzlib.cn
乘7路、8路、58路、64路、68路、69路、84路、99路、121路、151路、b102路、b110路、b111路公交车均可到达。
停靠站为 大会堂 的公交线路:8路、69路、84路
停靠站为 世纪广场 的公交线路:b102路、b110路、64路、68路、99路、121路、151路
停靠站为 惠民路审批中心 的公交线路:7路、b111路、58路
公交线路夜间最晚班次
夜间最晚班次为 20:30的公交线路:8路
夜间最晚班次为 21:50 的公交线路:64路
温州市图书馆前身为旧温属公立图书馆,诞生于1919年5月9日。1913年旧温属六县知识界为纪念晚清经学宗师、温处学务分处总理孙诒让(籀庼)而集资于九山湖畔依绿园故址筹建藏书楼,命名籀园。开馆时藏书两千余册,首任馆长王毓英,工作人员一名。
旧温属公立图书馆,初期名为六县公立,主要由永嘉县公署管辖,1921年改由瓯海道尹管辖,此后馆名与管辖机关屡经更改。图书馆常年经费来自府学田租及戏捐,六县略有补助,显得十分拮据。但由于历任馆长倾心于地方文化事业,几代馆员惨淡经营,使馆藏逐步丰富,服务功能不断拓展,社会地位和影响得以较快提升。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梅冷生任内员工几度将善本、珍本图籍运至山区保藏,使珍贵文献安然无损,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许。战后又接收了敬乡楼、养心寄庐等多家藏书,使藏书总数增至八万册。抗战后期至解放前夕,经费极其困难,一度靠募捐与借贷度日,仍坚持开放,并举办学术讲座,为进步青年提供种种方便。
1949年5月温州解放,图书馆由人民政府接办,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1950年6月更名温州市立图书馆,1955年改为现名。由于梅冷生馆长及时提出建议,温州地区名家的藏书在土改中得到妥善保护,并悉归市图书馆接收。同时还接受玉海楼等公私藏家的赠书,馆藏古籍增至20万册,编目上架计15万册(复本未在内)。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于1966年12月闭馆,1970年10月恢复开放。1969年与市文管会合并为文物图书馆,1979年恢复单独建制。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图书馆面貌日新月异,1986年建成上村路古籍分馆,1998年10月园西巷馆舍落成开放,2005年12月迁入市府路新馆。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温州市图书馆各项工作齐头并肩,与时俱进。近几年来,书刊与电子文献藏量大幅度提高,图书馆专业服务队伍逐渐壮大,服务功能与水平不断提升。温州市图书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创立鞋、服装专业图书馆。为进一步拓展延伸服务,增设县前头、黎明路两个分馆及各县(市、区)业务分馆。同时在读者服务、信息共建共享、信息咨询与开发、读书活动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社会效益显著。
温州市图书馆恪守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职能,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温州市图书馆每年联合社会各界举办各类公益性讲座、展览等读者活动2000余场,拥有“儿童知识银行”“籀园讲坛”“籀园品书会”“读书话剧社”“阅秀汇朗诵社”等阅读服务品牌。先后整理编辑和出版《温州文献丛书》《温州历史文献集刊》《温州方言文献集成》《温州通史》等。
2014年以来,温州市图书馆入选“全国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试点单位”,吸引社会力量,组建成立理事会进行章程化管理,取得初步成效;组织开展“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城市书网”建设,探索“城市书房、城市书巴、‘书香门递’、城市知网”为主体架构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其中城市书房建设成效显著,在全国形成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