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应城市图书馆

中文名
应城市图书馆
官网
点击查看
门票
免费
占地面积
8100㎡
成立时间
1906年
藏品数量
10万余册
开放时间
08:00~18:00
图书馆等级
国家一级图书馆
所在地/隶属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蒲阳大道7号

基本介绍

2014年6月18日新馆在体育场路正式开馆,全免费、全日制对读者开放。馆舍总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16人,藏书10万余册,设有综合阅览厅、少儿阅览厅、期刊阅览厅、电子阅览室、蒲骚讲座室、地方文献室、资料室、盲文视听室、采编室、辅导部10个服务窗口。现有持证读者3000多人,阅览坐席达500余个,全年外借图书达12余万册次。

应城自古水陆通衢,商贾云集,丰富的膏盐资源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随着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出现,应城的仁人志士为了在本地“开启民智,兴办新学”,纷纷出钱出力,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使具有近代意义的图书馆得以建立,馆址设于应城孔庙,应城图书馆是中国早的县级图书馆之一。应城图书馆自建立以后,历经分合,几经兴衰,饱经风雨。

馆藏实力

馆舍总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16人,藏书10万余册,设有综合阅览厅、少儿阅览厅、期刊阅览厅、电子阅览室、蒲骚讲座室、地方文献室、资料室、盲文视听室、采编室、辅导部10个服务窗口。现有持证读者3000多人,阅览坐席达500余个,全年外借图书达12余万册次。

实用信息

开馆时间

周一至周日

上午  8:00-12:00

下午14:00-18:00

全年无休    免费开放

历史沿革

应城图书馆1906年建立时,职员仅应城知名人士杜伯均一人,藏书多为士绅捐赠的历史、文学、地理类书籍。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图书馆更名为“县立通俗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同年县立通俗图书馆并入应城民众教育馆,曾任武汉某中学教导主任的应城籍人士彭仲民任馆长。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应城沦陷,民众教育馆被迫解散停办。抗战胜利后,应城县政府于1946年恢复民众教育馆,可由于抗战期间几经迁徙,图书损失惨重,几乎无存,图书馆名存实亡。

  1949年8月,应城县人民文化馆成立,文化馆内设图书室。1955年7月2日,中央文化部作出了“关于加强与改进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指示,翌年又召开了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了图书馆事业的方针和任务,在这一形势下,应城图书馆于1956年6月1日举行开馆典礼,重新挂牌成立。图书馆馆址仍设于应城孔庙。图书馆首任馆长王育之是应城很有名望的爱国民主人士,原为应城中心小学校长,为应城图书馆的重建复兴倾注了心血。至文化大革命前图书馆藏书已达7万余册,为全省藏书多的县馆之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扫“四旧”,一夜之间图书馆许多珍贵图书、古籍文献被当作“大毒草”付之一炬,图书损失惨重,图书馆建制被撤销,停止借阅。祸不单行,自然灾害乘虚而入,1969年夏,一场罕见的洪水,冲决河堤,馆藏图书全部被洪水淹没而损坏,几乎荡然无存。“文革”结束后,在各行各业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同时,图书馆积极进行恢复工作。1979年10月,在新中国图书馆事业第二个发展高潮到来之时,应城图书馆复馆重兴,恢复建制。自此,应城图书馆开始稳步向前发展,这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以来,应城图书馆发展迅速。1989年10月建造了一栋占地5亩,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整个馆舍面积达2300平方米。购置了大量图书,各项业务活动蓬勃开展,干部队伍壮大,彻底改变了复馆之初一无经费,二无馆址,三缺图书的困难局面。2014年6月18日新馆在体育场路正式开馆,全免费、全日制对读者开放。

标签: 一级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