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图书馆于1996年成立,1997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图书馆位于临邛镇东星大道28号,占地5.4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内设读者部(包括阅览大厅、图书外借处、少儿阅览室、盲文阅览室、自修室)、采编部、业务辅导部、参考咨询部、共享工程支中心(包括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报告厅),拥有各种阅览座席近400个。
现有馆藏图书26万余册,其中有古籍图书8000余部,地方文献400余种,每年采购新书3000种左右、期刊500种、报纸50种,目前全部地方文献以及部分珍贵古籍实现数字化并已对读者开放。
2013年,馆内自动化系统升级,采用IneterLib平台,图书馆与市内各文化站分馆、图书室联网,实现市内(包括邛崃市24个街道、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图书通借通换。同时,馆内免费Wi-Fi系统得到升级,以短信验证的方式加强对接入终端的管理和提升服务,提供公众使用的带宽达到50MB。
早上9:00至下午17:00
自修室(二楼)早上9:00至晚上21:00
各位读者:
成都市在全市21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启用第二代身份证作为读者证,将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到以身份证为全市借阅权限,并作为通借通还卡的管理模式下,同时依托以身份证进行完整信息注册的全市读者总库,启动“成都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具体说明如下:
1.读者权限
全市读者证=身份证=全市通借通还卡=全市借阅权限=数字资源共享平台账号-享受今后全市统一服务;
本馆读者证=其他非身份证介质=仅在辖区内借还=较低的借阅权限=不享受今后全市统一服务;
2.注册规则
市民持身份证可在全市任意公共图书馆进行免费注册,并免除押金,不可重复注册。注册时只能在全市读者证(身份证)或本馆读者证中二选一进行注册办理,尽量推荐读者进行全市读者证注册。(本馆读者证类型按各馆原有办证规则可继续保留,不纳入全市统一参数配置)
3.借问规则
全市读者证(身份证)借问规则为:有效期4年,4本书+4本期刊+1碟音像光盘,借期30天(系统设置为35天),超期滞纳金0.1元/天,续借1次。
各馆根据实际业务能力服务读者,尚不具备期刊或音像光盘外借能力的馆,读者只进行借书或只借书、刊操作。
2011-2016年,馆内共撰写论文40篇,其中两篇论文在省、市图书馆协会分别获二、等奖;鼓励“走出去、请进来”,积极组织、鼓励工作人员参加省、市各种业务培训,邀请省市图书馆业务专家上门搞培训;
邛崃市图书馆每年开设4期镇乡各级管理员业务培训。
自开馆以来,接待读者量逐年增加,2016年共接待各类读者约60多万人次。图书馆常年开展各类读者活动及讲座,如读书有奖征文、知识讲座、演讲比赛、电子竞技比赛、送书下乡等,开展为残疾人送书上门服务,免费为部队官兵、公安民警送讲座、为市民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提供免费计算机使用、上网及数字阅读培训、定期免费播放各种主题电影等服务。并在驻邛某部队设立了图书馆分馆,与图书馆联网运行。
图书馆先后在1999年、2004、2009、2013年的四次评估定级中,被文化部评为“一级图书馆”。历年均被评为邛崃市精神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