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河下古镇

河下古镇
门票参考
古镇免费,景点单独收费
开放时间
8:00~18:00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

基本介绍

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素有“三鼎甲齐全”、“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河下有六大特色: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还有佛学文化。

河下古镇的景点介绍

吴承恩故居

吴承恩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打铜巷内,交通便利,紧临京沪、宁连、徐淮盐等高速公路;她是集文学研究、名人纪念、传统教育、文化博览、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吴承恩故居由故居本体、吴承恩生平陈列厅、玄奘纪念堂、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六小龄童工作室五个部分共同组成,目前是国内仅有的综合展示西游记文化和纪念吴承恩的场所,馆内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为明代风格的古典园林建筑群。

整个景区充满明代人的生活气息和西游记文化氛围,采用传统和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吴承恩的传奇一生和《西游记》的博大精深,园内奇花古木、小桥流水、荷花满池、金鱼戏水、假山亭榭,清静幽雅、四季如春、处处是景。天下名人雅士、文艺大师多来拜谒,留下很多珍贵的缅怀心迹和西游记、吴承恩相关的文物。在这里,您可以享受历史,品味文化,感悟人生,净化心灵,追梦那个年代久远的醒世师魂。

梁红玉祠

梁红玉祠是1959年由淮安县人民政府在原址重建,“文革”中被拆除,1982年再次重建。祠堂东西长19.56米,南北宽30.53米,占地面积597.17平方米;庭院四面有围墙,大门朝南,门头上为我国已故著名女书法家萧娴所书“梁红玉祠”四个大字。庭院中遍植松柏花木,北侧为京殿三间,东西长10.5米,南北宽7米,建筑面积73.5平方米,整个建筑仿明代建筑,古色古香。

吴鞠通中医馆

吴鞠通中医馆占地面积3390平方米,分南北两路轴线,共同组成一个古朴浑厚、疏朗淡泊的淮上园林。中医馆通过对中医资料文物展示、名老中医坐堂问诊、中医保健茶艺、太极拳剑表演等营造“养眼、养心、养性、养生”的浓郁中医文化氛围。

文楼

文楼是淮安河下的一个百年老店,是以制作蟹黄汤包著称的淮扬菜代表性历史名店之一。其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设于河下花巷街,原名“友楼”,后因店东陈海仙家出了秀才,于是更名为“文楼”。文楼早期是一茶馆,经营文楼涨蛋、卢肉、煮干丝等点心。研制成功蟹黄汤包后,名声大振。文楼建筑今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楼院落内有两立柱,东面柱子上写有“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上联,西面柱上至今尚缺下联。据传,乾隆南巡途经河下,闻小楼“赌食”文化颇为独特,遂引大学士纪晓岚亲临小楼。不料,君臣二人却被一位小姑娘随口说出的上联难倒,百思不得下联,败下阵来买单请客,后赐小楼名为“文楼”。自此,文楼名声大噪,而小姑娘所出上联,数百年来竟无人以对。

闻思寺

闻思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西北五里河下古镇湖嘴大街旁。原名通源寺,大悲庵。闻思寺始建于唐代末期,襟河面湖(城西管家湖,亦名西湖),烟波浩渺,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环境幽美。历经宋、元、明、清,由于水患兵灾,其间几兴几衰。宋时僧人兰盂重新修建,定寺名为大悲庵,清规戒律甚严。元、明时期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大悲庵数次被洪水淹没。到了清初,寺貌才逐渐恢复如初。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玄烨再次下江南巡视,途经淮安府河下镇,钦赐寺名为“闻思寺”。

老街、桥梁

河下古镇至今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80%以上的民居系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清代以前的建筑占70%以上,石板路面占90%,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街、巷、桥有:湖嘴大街、估衣街、花巷、茶巷、罗家桥等。

状元楼

状元楼位于淮安,原本是当地第一位状元沈坤的故居,后沈坤抗倭被诬瘐死,后人为了怀念他的抗倭功绩便在他的原住址上盖了状元楼。

河下古镇游玩攻略

门票信息

吴承恩故居:40元

吴鞠通中医馆:免费

闻思寺:免费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淮安市中心乘坐8路、69路可直达河下,楚州区、楚州汽车站、周恩来纪念馆乘坐60路、63路,到河下或府前路下车。

自驾路线:长深高速公路→宁连公路/京沪高速公路→迎宾大道→城西北路,最终转入翔宇大道即可。

最佳游览时间

4-10月

购物推荐

购物:古玩,酱菜。

美食:文楼的蟹黄汤包、涨蛋,宴乐的长鱼席,篆香楼的玉兰片,肉圆,淮安茶馓。

小贴士

1.吴承恩故居、吴鞠通中医馆、文楼是古镇必去的三大热门地点。

2.商铺多在下午开门,建议吃过午饭后再去买东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下古镇景区坐落于河下街道东部,濒临古运河和萧湖。河下街道位于淮安区西北部、淮安市中部,距县府仅3公里。河下街道西依京杭运河与清江浦区黄码镇、枚乘街道隔河相望,南濒京杭运河,东与淮安区淮城街道、山阳街道毗邻,北与清江浦区钵池街道、徐杨街道接壤。

地形地貌

河下古镇处平原区,无山丘盆地等复杂地形。

古镇历史

河下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在淮安城北河下(当时称末口)与淮河相接,以利于向北方运送军队和粮草。公元605年,隋炀帝又开凿了大运河(当时称山阳渎),沟通江淮的水路交通。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后,即于此建满浦关以通水路。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改为坝。宋隆兴中(1163-1164),魏胜与金人打仗,即由此调兵运粮。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抗。在元朝时,山阳县儒学就建在河下,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才迁入县城。清代朝廷特派盐运使驻于淮安河下,主管盐政,并分巡各盐场。沿海各地所产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各地销售。河下为淮安重要的商埠。

荣誉及其他

所获荣誉

2002年7月,河下古镇作为淮安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历史街区之一,被国家建设部、文化部评定为首批全国30个重点保护历史街区,后成为京杭大运河沿岸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

2015年10月,河下古镇作为周恩来故里景区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古镇文脉

河下有专门的地方志书多种,其中《河下志》即有16卷。据《河下志》载:当年河下有108条街巷,44座桥梁、102处园林、63座牌坊,55座祠庙。明清时代,这里富商的豪宅甲第连云,与扬州盐商的园林相媲美。有名的古迹有状元楼、魁星楼、吴承恩故居等,还有一批保存较好的名人故居。清代左宝贵的墓也在河下。河下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桥梁,都有丰富的传说故事,是全国所有古镇中文化底蕴最为丰富的一个。明清两代,河下出过55名进士,有状元一名、榜眼两名、探花一名,三鼎甲齐全。出举人100多人,博学鸿儒司5人。从官职来讲,有的人任过翰林、侍郎、尚书,御膳房总管、光禄大夫,也有人做过皇帝的老师,其中有一批是当时社会上很有影响的人物。

河下历代皆有名人:秦汉时有军事家韩信,文学家枚乘、枚皋父子,唐代有诗人赵嘏,宋代有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有文学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抗倭状元沈坤,清代有朴学大师阎若璩,考据学者吴玉,名翰林程晋芳,温病医学家吴鞠通,数学家骆腾凤,长篇弹词《笔生花》作者邱心如,围棋国手梁魏今,道光皇帝御先生官居礼部尚书、都御史汪廷珍等。

明末清初,山西、陕西、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大批商人,纷纷来淮投足盐业,并逐渐定居淮安。到了乾嘉时期,生意鼎盛,商人日益增多,为了联络乡谊,进行商业竞争,他们建立了很多会馆。新安会馆在周宣灵王庙同善堂(今为新安小学旧址)、福建会馆在福建庵(今莲花新村北),镇江会馆在北角楼(今存),山西定阳会馆在竹巷,宁波人的四明会馆在湖嘴街,江宁会馆在中街(今存),江西会馆在西门外运河边。河下北部窑沟,当年盐业兴盛时,居民专门从事搬运食盐。据乾隆《山阳县志》记载,“食力之家不下数千户,东西相距二十里。”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淮北盐运分司曾设在这里,并有很多盐商在这里业盐。同时,由于清江督造船厂设于清江浦,河下还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河下是典型的因运而兴,因运而衰的千年古镇,鼎盛时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清末,由于淮北盐的集散中心移至王家营的西坝,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等原因,河下逐渐败落。古镇现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京杭大运河文物遗存。

由于历史悠久,处于南北交往的中心地位,这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是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如文楼蟹黄汤包、长鱼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