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淮安镇淮楼

别名
鼓楼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镇淮楼东路2号

基本介绍

淮安镇淮楼位于淮安区城中心,是古城淮安的象征性建筑,当地人俗称鼓楼。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800多年,镇淮楼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下层为台基,中有城门洞,上层为二层山楼,全楼通高18.5米,东西长36米,南北宽26米,造型优美,敦厚坚实。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现镇淮楼被辟为淮安区博物馆展览厅,楼四周建成市民公园。2002年,镇淮楼为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景观

明朝修筑淮安城的时候把它改建为谯楼,即用来打更、报时、报警的钟鼓楼。镇淮楼的下部是砖石高台,正中辟拱形门洞,台子由底至顶逐渐收小,略呈梯形,台子旁边有砖砌梯道供上下行走之用,台顶四周设栏杆。台子的上部为木结构两层楼阁,面宽三间,重檐青瓦歇山顶,十分古朴。内有一木乃伊,头发皮肤清晰可见。还有关公的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刀身上镶有蟠龙吞月的图案,因而得名。虽不是当年的关公使用的原配,但霸气也是十足的。今天,在勤劳智慧的淮安人民的装点下,镇淮楼显得更加瑰丽多姿。

历史沿革

镇淮楼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因为淮安(现淮安市淮安区)“扼江北之要冲,为南北交通之孔道”,纵贯淮安全境的大运河,便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命脉。南粮北运,要从运河穿长江,越淮河,才能北上。船只以到淮安视为安全,无论文武官员,显宦世家,巨商富贾,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都要登楼祭酒,以庆幸运。在元代,淮安“置总管府,用以控制南北舟车转输”,楼上便悬挂“南北枢机”、“天澈云衢”的金字匾额。明代楼上置“铜壶滴漏”,用以报时,故又名“谯楼”。后又置大鼓专伺打更、报警,故又称为“鼓楼”。

清代乾隆年间,因水患不断,人们为震慑淮水,更名为“镇淮楼”。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十月重建式样,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扩大。坐北面南,底座为砖砌基台,长28米,宽14米,高8米,略呈梯形,坚实稳重。基台正中为拱形门洞,宛如城门。东西两侧为拾级而上的方砖踏步。基台上是两层砖木结构的高楼,面阔三间,楼高18.5米,楼顶为重檐九脊式,四角翘起的龙头,双目圆睁直视,大口吞云吐雾,似有腾飞之势,令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