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潍坊龙兴寺

别名
青州龙兴寺遗址,青州龙兴寺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七批(南北朝至明)
所在地/隶属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069县道青州圆觉寺旁

基本介绍

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唐宋王朝的皇家甲等寺院,明代初被毁,共存世达800多年,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寺院之一。寺院常住僧人20人,佛事活动井然有序,能够成功的举行大小法会,能圆满的达到广大信众的佛事要求。

1996年在龙兴寺遗址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该发现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是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国内外,享誉世界。

寺庙格局

龙兴寺遗址出土的石刻佛教造像在海外华人中引起了巨大反响,美籍华人、佛教大师夏荆山先生参观了龙兴寺出土的佛教造像后,被中国古代佛教文化深深吸引,为了发掘发扬中国的佛教文化,夏先生有意无偿出资重建龙兴寺。经省宗教局和潍坊市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在风景如画、群山环抱的驼山南麓重建龙兴寺。龙兴寺建成后,青州将形成以龙兴寺为中心,云门山、驼山、东夷文化生态园、瀑水涧河观光带连为一体,集宗教文化、人文景观、园林艺术和旅游休闲于一身的旅游风景区,将成为青州乃至山东省人文景观的新亮点。

重建后的龙兴寺占地约500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主建筑为大雄宝殿,殿前建有停车场、放生池和大门,后侧建弥陀殿和藏经楼,左侧建宾馆、僧房、居士楼、观音殿和钟楼,右侧建佛学院、画院、斋堂、地藏殿和鼓楼,整体建筑突出体现唐代风格。

考古挖掘

龙兴寺窖藏坑东西长8.7米,南北宽6.8米,深3.5米。坑内有南北向的斜坡道,便于运放造像。坑内造像分三层排列,较完整地置于窖藏中间。头像沿着坑壁边沿摆放,陶、铁、木质像及彩塑置于坑底,较小的造像残块上部用体量较大的造像覆盖。

龙兴寺窖藏中的造像90%以上属于北朝晚期的遗物,其最早的纪年是北魏永安二年(529),更多的属于东魏、北齐时期,也有少数唐代造像,而最晚的造像纪年则是北宋天圣四年(1026)。晚期造像虽然所占比例极小,但根据考古地层学的原则,这处窖藏埋藏的时间上限应是1026年,实际的时间只可能略晚一些,而不会更早。

龙兴寺窖藏佛像有坐佛和单体立像,坐佛分为跏趺坐像和倚坐像两类,跏趺坐像中半跏坐像更为普遍,大多雕刻成袈裟裹足、露掌或不露掌的形式,雕刻手法与立佛并无太大区别。在外在造型上,青州佛像大多为平螺肉髻,面部短而圆润,薄衣贴体。在衣纹装饰上,则紧贴佛像身体刻画而略有高低层次变化,给人一种质薄透体的效果,修长、挺拔而秀美,在线条运用、传情达意、塑绘结合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