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宋子文公馆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北极阁1号

简介

宋子文公馆建于1933年,楼房两幢,平面呈曲尺形,建筑面积720平方米。主楼十字拱门廊,粗糙的屋面愿望如草顶,外观极为朴素,烟囱、老虎窗平添体块的起伏变化。一侧西式小楼,为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囚之住所。现为南京市科协招待所。位于北极阁1号,始建于1933年宋子文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期间,抗战胜利后重建。公馆由杨廷宝建筑师设计,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公馆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曲尺形,依山而建,楼随山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建筑

宋公馆底层用毛石砌造,显得极为坚固;上面两层用砖砌,表面采用弹涂工艺粉刷而成,立体感极强。公馆最为特别之处是其屋顶,颇有农舍风味,远望上去仿佛是用茅草盖成,所以俗称为“茅草屋”。其实,宋公馆的屋顶是用进口白水泥拌黄沙在芦荻上盖成,上下共有三层,每层厚约2厘米,最上面一层做成蜂窝状,所以给人形成了茅草屋的错觉。这种特殊的屋顶处理方法,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等功效,而且能够保持室内冬暖夏凉,实在是集美观实用于一身。公馆的外表并不壮观,矮围墙,茅草顶,犹似一座乡村小别墅。但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屋顶上茅草是从拉丁美洲进口的,连百叶窗也是舶来品,开关装置都是机械化的。公馆会客室,玲珑舒适,地板木料及沙发都是从外国进口的精品。私人住宅内有冷气装置,在当时也只有宋公馆一家。

宋公馆给人的印象是精致典雅,富有西方情调。宋公馆的入口处设在二楼的西北面。室内装饰富丽堂皇,摆设各不相同。既有西式布置,又有中式陈设。公馆底层是侍卫人员住房、厨房及辅助用房;二楼有会客室、餐厅、书房;三楼是宋子文夫妇的居室和子女的居室、浴室、盥洗室。公馆室内顶部的一道道横粱看似木头,实是用水泥精雕细琢而成,为国内建筑所罕见。

殊荣

当年,这里不仅是宋子文的住所,还是国民党人士的密会场所。许多重大的决策计谋都成于其中。特别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这里更是冠盖云集,集会频频。国民党达官显贵匆匆进出宋公馆,最后形成以宋氏姐妹为核心的主和派政治集团,与以何应钦为首的讨伐派分庭抗礼。同年12月20日及22日,宋子文两赴西安,与蒋介石面晤,从中斡旋,最终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在宋公馆东北面相距数十米处,有一座古典式的双层建筑,与公馆以石阶相连。这便是当年蒋介石囚禁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地方,俗称“囚张楼”。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一行返回南京,一下飞机,蒋即背信弃义,囚禁张学良。此举全国震惊,山河悲戚。12月31日,南京国民党政府组织高等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随即张被转移到东郊看押起来。1938年1月4日,国民党政府下达“特赦令”,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在宋美龄、宋子文的游说下,张学良被转到宋子文公馆,这就是“囚张楼”的来历。

北极阁1号的宋子文公馆,是一所居高临下的瑰丽建筑。宋子文是宋庆龄的大弟,宋美龄之兄长,若按封建时代的身份论,此乃两代国舅爷也。但他的发达,靠的不是妹夫的提拔,而是自己超众的理财能力。这位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不到三十岁起即成为国民党的大管家,历任中央银行行长、财政部长、外交部长、中国首任驻联合国大使、行政院院长。这所房子,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始建的,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他又重新建造了一遍。整个宅子是西班牙风格,造型十分别致,最奇的是斜斜的屋顶上覆着厚厚的芦荻,故时人称曰“茅草屋”。把乡村的情调弄到自家头上,这既显示了设计师的精妙构思,也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宅前的雪松,当是昔日种植,阔如华盖,浓阴蔽日,器宇轩然。

除了建筑本身名留青史外,这所房子在民国政治史上也该留下一笔。由于宋氏家庭的极为特殊的地位,此宅一直是达官显宦的俱乐部,曾任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也常来此做客,并与子文、美龄兄妹结为朋友。当年,“西安事变”猝发,宋子文的家立马成为政府要人们频频聚首之地,多数人力主武力讨伐叛军,独宋氏兄妹主张与张、杨谈判解决事端。几日后,宋子文仗着与张学良的交情两赴西安,与蒋、张、杨等会晤多次,最终为和平解决事变立下了功劳。

然而,刚愎的妹夫食言,又令宋子文颇感尴尬。距此宅不远的东北坡上的那栋古典式二层建筑,就是让他稍解尴尬的地方——是年12月25日,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京以示“兵谏”之无私,但却立即受到军法审判,这一年最末一天,他被判刑期十年。翌年岁首,国民政府颁布特赦令,但要军事委员会对其“严加管束”,实则幽禁起来。曾以人格担保张学良人身安全的宋子文,此时已无力回天,小妹美龄的抱怨也无法改变蒋之主意(看来,蒋对爱妻并非言听计从),所以宋氏兄妹只好力争将张学良接至家中。那栋绿丛中的房子,也就成了令人黯然的“囚张楼”。

南京政府倒台前夕,宋子文不愿再与妹夫共事,便径直去了美国,成了寓公,直到七十七岁那年死于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