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句容市茅山道院

别名
茅山道院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门票参考
包含在句容茅山景区门票内
开放时间
8:00~17:00
适宜季节
四季皆宜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茅山镇

基本介绍

建国后,茅山原来的三宫(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五观(德佑观、仁佑观、乾元观、玉晨观、白云观)合并为“茅山道院”。“文革”期间,宗教活动被迫中断,后仅存九霄万福宫与元符万宁宫殿堂房舍20余间。1982年起,茅山道院开始重修,形成两宫一观的格局,即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葛仙观(位于句容市葛仙湖公园,不属于茅山传统上的“三宫五观”)。2010年,开始恢复重建崇禧万寿宫。

茅山道院自1980年对外开放以来,游人香客络绎不绝。特别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日至第二年春季三月十八日茅山香期庙会期间,每日前来参观游览、烧香还愿的多达万人,有时达数万人,香火旺盛,热闹非凡。人们一致称赞茅山道院环境幽美,宫观庄严,不愧为“神仙之府”。

景点景观

九霄万福宫

九霄万福宫位于茅山的最高处、也是茅山影响最大的一座宫观——又因它坐落在茅山主峰大茅峰之巅,通常也被称为顶宫。

顶宫广场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40米,广场南侧有石栏,以石栏为界,另一边就是江苏常州金坛属地了。眼前是东山门,正面是“茅山道院”四个黄色大字,背面上是“紫气新辉”四个隶书大字,左右侧门分别写着“出玄”、“入牝”,玄为阳,牝为阴。《玄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牝之门”就是说道生万物,万物由是而出。

西侧建筑(西山门入口)有个特征,外面门框顶是圆的,内门顶是方的。东山门是解放后许世友开山凿路后才有的,而西山门才是古时真正的顶宫大门。这个一方一圆的门形是有说法的。宫观为圆,居家为方,这告诉我们茅山道士是可以成家立室的!

顶宫创建于西汉时三茅真君得道飞升之后,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在元代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皇帝敕建赐“圣祐观”,专门供奉大茅真君茅盈;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又被敕建殿宇,升级为宫,赐名为“九霄万福宫”。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东西对称,依山借势,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自南至北,层层而上,雄伟壮观。顶宫先后历经三次大的劫难:分别是太平天国时期、抗日时期和文革时期。

在抗战时期九霄万福宫遭到战火的破坏。因为九霄万福宫是茅山的制高点,日军在这里设立据点。新四军把茅山作为根据地的中心,必须把这个据点拔掉。新四军曾经在茅山道士们的通风报信下,利用日军换防的机会,多次设伏打击日军,但由于地势险要,一直没有攻下来。到了后来,茅山道士们一致认为“顶宫住了日本人,对革命有害,就烧了吧。”于是,茅山道士与新四军里应外合烧了“九霄万福宫”,成功将日本人赶出了茅山,新四军将茅山全部纳入根据地。由于破坏比较严重,顶宫大部分是85年以后重新修建或复建的。

元符万宁宫

元符万宁宫,简称印宫。“印宫”位于茅山积金峰南麓,初名“潜神庵”,为茅山上清派第25代宗师刘混康修炼之地。元祐年(公元1086年),哲宗皇帝母后误吞尖针于喉中,御医束手无策,道士刘混康用茅山道教的符录和丹药治好了母后,哲宗大悦,赐茅山八件珍宝,赐名刘混康为“洞天通妙法师”。绍圣四年(1098年)始建“元符观”,九年后建成,徽宗赐额“元符万宁宫”,并令江宁府发兵200人,供元符宫及崇禧观巡逻洒扫。

八件珍宝中有一枚刻有篆体阳文“九老仙都君印”字样的玉印,据传为“和氏壁”一部分刻制,有“夜食四两朱砂,日盖千张君印”之说。传说,明洪武年间,玉印被收至皇宫,欲改制成“奉天承运文宝”的皇帝玉玺,但三刻三试,印迹仍是“九老仙都君印”。明太祖无奈,只得于洪武十三年送还茅山。后来,每逢茅山香期庙会,前来朝圣进香的善男信女们,都要到元符宫请道士在其香袋或腰带上盖一颗“九老仙都君印”,意即能消灾进寿,遇难呈祥。久而久之,元符宫又称为“印宫”。印宫现有房屋107间,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目前,主要包含睹星门广场、灵官殿、万寿台、三天门广场、勉斋道院、太极广场、老子神像、老子广场、二十四孝图等建筑群。

崇禧万寿宫

茅山自东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建“白鹤庙”,三国时吴主孙权建“景阳馆”,南朝时建“曲林馆”,至梁代已有知名道馆50余处,精舍10余处。到元朝,计有257处庵靖道院,房屋5000余间,道士数千人,著名的有三宫(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五观(乾元观、玉晨观、白云观、德祐观、仁祐观)。

崇禧万寿宫,俗称红庙。位于大茅峰西北丁公山南。原为南朝时所建的“曲林馆”,后为陶弘景的“华阳下馆”。唐贞观(627—649年)时,唐太宗为王法立(王远知)建“太平观”。宁敕改“崇禧祠”,元延祐六年(1319年)赐名“崇禧万寿宫”。宫前原有照壁,壁上镶嵌“第八洞天,第一福地”8个石刻大字,旁有昭明太子读书台。宫内原有灵官殿、章台、玉皇殿、三清殿、太元宝殿,祀奉三茅真君。宫内道院有复古、威仪、四圣、葆真、三茅、天师、南极、玄坛、东华、三清、七真、三官共12房。崇禧万寿宫先后于1957年和1964年两次被拆,宫迹全无。1966年建东进水库,宫址全部淹没。这一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只能见诸于史料记载。

2011年。崇禧万寿宫复建工程开工建设;2016年8月28日,茅山风景区举行崇禧万寿宫落成暨神像开光庆典。来自海内外的道教界人士和社会各界代表及游客1000多人参加了庆典仪式。

崇禧万寿宫融合传统建筑及宗教风格,以茅山道教文化展示和道教养生为主轴,逐步形成“道士授箓、信众听道、游客观法”特色优势,融“修道、养生、弘法”于一体,集“神圣、神秘、神奇”在一宫,让游客充分领略和品尝茅山道教养生文化大餐,是大型宗教活动、道教文化传播及休闲养生之处。从崇禧万寿宫出发,可以沿登山步道到达喜客泉、九霄万福宫,也可以沿楚王涧抵达元符万宁宫、华阳洞和仙人洞景点。

德祐观

德祐观位于二茅峰顶,占地1600平方米,建于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专祀二茅真君茅固,在抗战期间被日军烧毁。清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年)有全真派道士沈一清重建这座宫观。1958年,德祐观仅存的3间破旧房屋都拆作他用。该观传承全真派乾道。

仁祐观

仁祐观位于三茅峰顶,占地1400平方米,主体融合传统建筑及宗教风格,在保护遗址基础上满足宗教及观光的功能。该观建于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专祀小茅君茅衷,抗战期间被日军烧毁,清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年)有全真派道士沈一清重建这座宫观。该观传承全真派坤道。

2013年3月,茅山仁祐观完成复建。复建后的仁祐观以中国古典建筑装饰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使焕然一新的仁祐观重新矗立在小茅峰。

走近建成后的仁祐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书写着“敕赐仁祐观”的山门,白墙灰瓦,仿佛在喻示着万事万物皆由阴阳二气所生。走入山门,紧接着便是悠长的青砖漫道,蓝天、白墙、山石、草木四者本无关联,却在这山路上融为一体。那似是无心而建却又别有一番滋味的小路,却让人又一种曲径通幽便隐约步入了神仙居所的感觉。

实用信息

门票信息

包含在句容茅山景区门票内,景区大门票包含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仙人洞、华阳洞天、喜客泉、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新四军纪念馆等。成人票含车票115元,不含车票80元。

小贴士

1.不要相信路上的野导和“当地人”说的付点钱给他们,然后由他们带进景区可以免门票之类的话。他们多半是把你带到金坛茅山这里,就算侥幸免费进山,到了山顶还得买句容茅山的票,句容这边查票很严。

2.茅山上到处有道士拉你算命看相,费用很高,可以礼貌回绝。

3.拜道教神像的手势和拜佛不一样,一般左手在上,右手握住左手的大拇手,双手抱紧,跪下齐眉往下。

4.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到次年农历三月十八是茅山的“香期”,尤其是正月里,来祈福的香客很多。

5.到山顶若想参观茅山的主要景点,需再购买句容茅山的门票,金坛茅山山脚不出售句容茅山的门票,必须到山顶后购买。茅山的主要景点包括九霄万福宫都归句容,集中在大茅峰山顶与北坡。

历史沿革

茅山,原名句曲山,西汉时,陕西咸阳南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来茅山创建茅庵,潜心修道,采药炼丹,为民治病,济世救人,遂将句曲山更名为三茅山简称茅山。

三国时葛玄曾居茅山学道;东晋时句容人杨羲、许谧传上清经,南朝齐梁间著名道士、炼丹家、医药学家陶弘景辞官归隐茅山,充实发展上清道派,开创道教茅山宗(又称茅山派),隋末唐初道士王远知敕建太平观,唐宋时期,茅山高道辈出,羽流云集,上清道派大兴,敕建宫观众多,极受皇室推崇;从魏晋至元代,茅山共有四十六代宗师传承,金元时北方兴起全真道,后不断南下,渐传入茅山,此时的茅山,宫、观、庙、宇、馆、殿、堂、亭、台、楼、阁、坛、精舍、茅庵、道院、丹井、书院、桥梁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300余座,5000多间;明代以后,茅山道教日趋衰弱。清末至民国间战火连绵,茅山道教宫观庙宇多遭焚毁,后仅存九霄、元符、崇禧三宫与德佑、仁佑、乾元、玉晨、白云五观,俗称三宫五观。抗战期间,日寇曾对茅山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扫荡,茅山仅存的三宫五观多遭破坏,所存亦多破烂不堪。

解放后,茅山原来的三宫五观合并为“茅山道院”,文革期间,宗教活动被迫中断,后仅存九霄与元符二宫破烂殿堂房舍20余间。

1982年至今茅山道院经过三十多年的修缮与建设,已形成了两宫一观的格局,即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与句容葛仙观。

1997年在元符万宁宫后积金峰南侧山腰塑造了一尊高达33米的紫铜太上老君露天神像。

2010年恢复重建原三宫的崇禧万寿宫。

2011年下半年对九霄万福宫的大部分建筑进行维修和改造并于年底竣工,2012年5月下旬进行第二期维修和改造工程,2012年底竣工。

目前市道协和两宫一观有在职道士39人,职工81人。市道协与两宫一观职能分开,两宫一观设立宫观民主管理委员会,由宫观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目前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由道协副会长简祖洪道长任管委会主任,元符万宁宫由道协副会长冯可珠道长任管委会主任,句容葛仙观由道协副会长郑志平道长任管委会主任,1990年茅山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荣誉及其他

经忏和音乐

茅山道院的主要经忏“三茅宝忏”,是赞颂茅山祖师的科仪,如上表、请将、焰口、降妖等金箓、黄箓科仪,与其它正一派科仪在唱腔和仪式上都有区别。

茅山派道教音乐也很有特色。茅山派道教音乐形成于唐宋时期,经道士代代相传,沿习至今。它吸收了苏南和苏北地区的音乐特色,又继承了道教音乐激昂高亢的特点,伴奏、诵唱较为朴素,唱词中每一字有较长的拖腔,与北宋时的道教音乐特点相近。明正统年间(1436—1449)版《道藏》的《茅山志》、明嘉靖年间(1522—1566)《茅山志后编》中都详细记载了茅山派道教音乐所用法器、乐器、唱曲、节目次序、演奏人员配备等,是研究中国道教音乐的重要文献数据。

重要文物

因文物众多,茅山道院已在复建好的崇禧万寿宫内建成“茅山道教博物馆”,把所有收藏的文物、碑刻、拓片等陈列展出。

茅山道院现收藏碑刻24通,保护修复文化古迹6处,其他有唐代石刻三官像、金龙玉简、明代石雕香炉和清代字画等文物多件。其中,北宋真宗皇帝赵恒撰文并御书的《御制观龙歌并序》碑最为珍贵。

九霄万福宫珍藏了一套珍贵文物,为茅山的镇山四宝。这四宝是宋哲宗所赐,原藏元符万宁宫。宋哲宗在位时(1086—1099年),相传皇后孟氏误吞针于咽喉中,无法医治,后召茅山道士刘混康以符咒治愈,宋哲宗遂赐《辽王诗简》一卷、玉剑一把、《上清大洞卷简诗》12卷轴、《上清大洞秘录》12轴、玉印、玉圭、呵砚、玉符等八件珍宝,作为镇山之宝。前四宝在历代兵祸中丢失,后四宝于1985年被收回,现珍藏于九霄万福宫。

被毁的乾元观中尚存明万历年间(1573—1620)《乾元观天心庵碑记》,另一面刻有《乾元观祀》,碑高1.80米,宽1.01米,是茅山道院重要文物之一。元符万寿宫保存石雕石刻古迹较多,如“上清宗坛”巨额碑,石刻“三官”神像及康有为手迹“众妙”之石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