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华侨博物院

官网
点击查看
门票
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09:30~16:30
博物馆等级
国家二级(行业)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93号

发展历史

1956年9年20日,陈嘉庚亲自撰写《倡办华侨博物院缘起》。

1959年5月14日,华侨博物院本院开馆。

1965年9—1978年8月,因为文革动乱闭馆。

1995年1月,新设保管部、保卫部,将原有陈列部、联络部合并为展览部。

1999年6月27日,华侨博物院主楼两翼扩建工程主体封顶。

2007年5月,华侨博物院免费对外开放。

2008年5月18日,华侨博物院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3年5月,因未达到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被取消国家一级博物馆等级,降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展区布局

第一部分 走向世界

首先展示世界地图。图上圈圈点点的地名,表示华

侨从流寓到定居的地点,他们的落地开拓之处。大厅中一艘艘仿制古代帆船模型,也揭示了华侨先祖漂洋过海谋生的辛苦历程,见证了契约华工的悲惨命运。两侧展橱的图片、资料,展示华侨走向世界的历程。

第二部分 创业海外

展出的仿制"亚答"屋和铁皮屋,揭示着华侨先辈投身蛮荒,开发土地,采矿筑路的艰难历程。

在展厅中,还有仿制南洋旧民俗街,它是世界各地唐人街的缩影。在街道上有腊像的人力车夫及人力车实物,主要表示早期华人、华侨创业海外的艰辛历程。还有华侨赠送的旧日常生活用品。及许多烈士照片和纪念碑,向人们展示抗日战争时期华侨华人抗战事迹。

第三部分 融合当地

华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一方面,华侨保持自我,办华文学校、开华文报馆、保留祖国语言文字、传统礼俗和伦理道德,使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得以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华侨学习和吸收当地文化、西方文化的养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渗透和补益。华侨逐渐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共同创建美好的生活。

第四部分 落地生根

二次世界大战后,华侨面临政治认同的选择。绝大多数的华侨则加入当地国籍,效忠各自的国家。他们不再以三把刀(剪刀、剃刀和菜刀)卖苦力、当小贩等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而是提高文化水平、经营中小型或大型企业,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并取得成果。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华人华侨,作为所在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稳定脚跟,富于进取的精神。

第五部分 源远流长

华侨虽然已选择了不同的国籍,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他们对祖国十分关切。他们的祖、父辈曾经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为故乡造福,为乡梓兴学校,建医院,办各种公益事业。表现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橱窗中有许多是华侨送的东南亚各国文物和工艺品,如泰国佛像、柬埔寨浮雕、印尼古乐器等,富于异国情调。

展出内容

基本陈列

华侨华人文物展

该陈列以院藏侨史文物资料和侨史研究新成果为基础,借助新的展示手段,形象、系统地向人们回顾了华侨华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足迹;再现了他们在居住国的生存状态和杰出表现;介绍了他们从侨民到公民认同转变的过程;讴歌了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创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展示了华侨对祖国的拳拳赤子心和殷殷报国情。该陈列所涉及的侨乡、侨居国均不受地域限制,展示面广,时间跨度大,于2005年5月荣获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文物报社颁发的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最佳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奖。

陈嘉庚珍藏文物展

该陈列展示了从陈嘉庚先生于耄耋之年亲往北京等地征集的文物中选取的部分青铜器、陶瓷器、字画等,让观众通过品赏青铜器、陶瓷器、字画等了解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的中华历史文化。

自然馆

该陈列设置了模拟的自然生态环境,150多件鸟类、兽类等自然标本散落在适宜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形象生动、呼之欲出。展览在向观众展示动物的多样性、宣传科学知识的同时,呼吁人们提高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文物综述

截至2017年3月,博物院馆藏文物近7000件,包括历代青铜器、陶瓷器、古钱币、古字画、古代雕刻工艺品、外国陶瓷玻璃器皿,以及一批珍贵的侨史文物和鸟类、兽类、鱼类、矿物标本等,其中有多件国家一级文物。

馆藏精品

德国素胎瓷塑孩童像

瓷塑的一男一女两个孩童垫着靠枕身着睡衣,亲密无间地靠在长椅上,男童偎依在女童身边。两幼童悠然甜睡,神情安然自得,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一派稚气,惹人怜爱。这是德国的一件精美陈设品,长42厘米,高22.6厘米。瓷质素胎,胎质白莹坚致细腻。据介绍,此件瓷塑摆设物品塑造得极为传神,塑像身材比例适度,神态生动传神,衣纹舒展自然,主体部分与铜质花边扶手长椅底座的组合协调,是瓷塑中的珍品。

日本七宝烧

一只展翅翱翔回首仰望的凤凰,神采飞扬,仪态优美,颜色明灿华丽,清晰地烧制在一个明黄色的工艺品上。这是日本的七宝烧,属于日本大正时期(1912年—1926年)的器物,合金胎、敞口、短颈、鼓腹、底釉为明黄色。凤凰飞来起舞,寓意吉祥。据介绍,七宝烧是日语中对属珐琅器的称谓。值得一提的是,其制作方法与我国的景泰蓝相似,整个制作过程需30多道工序。与中国景泰蓝纹样装饰习惯相比,日本七宝烧图纹装饰大多在器物正面,主题突出,底子一般不再饰繁缛的细纹。

捷克车刻玻璃罐

这个车刻玻璃罐源于捷克的玻璃工艺。玻璃罐小口、平底,器形似圆球。器体外表用车刻方法磨出不同角度的刻面,粗细不同的刻痕,纵横交错,曲直相交,形成花卉及几何图案,疏密有致地布满玻璃器的表面。整个玻璃罐精雕细琢,繁密而不纷乱,精致而不纤弱,璀璨晶莹的折光将玻璃的材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德国彩绘描金开光风景瓷钟座

在国外,很多落地钟的钟座都是陶瓷做的,并且上面雕有华丽的图案,华侨博物院便收藏了这样一个钟座。这个德国彩绘描金开光风景瓷钟座顶部宽60厘米、厚27厘米,底座宽56厘米、厚29.8厘米,通高198厘米。钟座略呈倒梯字形,以白瓷为胎,上部中圆雕一尊自由奔放女神,两侧下方各有一位姿态各异的小天使,三者皆衣褶简练自然洒脱,形神兼备。

白瓷孩儿枕

白瓷孩儿枕,但枕头不是给孩子睡的,是给读书人用的。枕头是白瓷做的,并不大,长32厘米、宽11厘米、高14.3厘米。“瓷枕睡觉太硬,主要是给读书人累了打个盹的,垫在脖子下面。”汤沛霖说。

宋代的胭脂盒

这是宋代的胭脂盒,里面三个凹槽用来装胭脂水粉。就是用来装眼影、腮红和口红。“宋代的胭脂水粉都是植物提取的,不同的花可以提炼出不同颜色的胭脂。”汤沛霖说,这次展出的是定窑月白釉圆盖盒和龙泉窑青釉圆盖盒。

交通信息

乘1、2、15、20、21、22、29、45、48、96、122、135、659、841、857、950、959路在博物馆站下车即达。

乘公交20、22、25路车到厦门大学的前一站下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