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
中伏
中伏,指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此时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一段时间,有“热在中伏”的说法。
中伏
1、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
2、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中伏,是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伏天的说法据说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
唐皎然《五言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宋惠洪《夏日陪杨邦基烹茶分韵得嘉字》: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
宋曾巩《苦热》诗: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参见三伏。
中伏
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尽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比较麻烦。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
例如:2007年初伏第一天是庚子日,时间是7月15日、中伏庚申日,7月25日、末伏庚辰日,8月14日。8月23日是末伏第十天,以后就出伏了,随着日照时间缩短,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凉爽了。
2013年的中伏第一天是7月23日,农历六月十六庚寅,中伏共20天。
头伏萝卜二伏菜,指头伏可以种萝卜,中伏的时候可以种白菜。
炸酱面
在民间,此时节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到来,市民要注意清淡饮食,做好防暑和防雨的双重准备。
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北方人主要是吃面条。爱吃炸酱面的大多数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吃的不仅是面,还有那份美好的心理感受。而南方人则做的时候要加糖,但是也要加点儿盐。用的肉是肥瘦肉丁儿,配葱末儿、姜末儿,炸的时候不加水,讲究小碗干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