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坝生姜

西坝生姜

西坝生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西坝生姜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明朝正统年间,西坝生姜被列为皇家贡品,有由 厚、味浓、脆爽、无筋的特点。因其特殊的地理水土,形如美女的纤纤玉手,又称“西坝的 仙女姜”,其产品沿岷江上下,深受沿岸居民的喜爱。

“西坝生姜美人指。”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西坝生姜以其鲜、嫩、香、脆,肉厚、味浓、脆爽、无筋的特点,被列为皇家贡品,一直到清代也没有因朝代更替而间断过。因其特殊的地理水土,西坝生姜形如美女的纤纤玉手,故称“西坝仙女姜”。据史料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坝生姜种植面积为400-500亩,解放后常年种植面积为2000-3000亩,上世纪的1985年种植面积达6500亩,产鲜姜16250吨;1991年种植2600亩,产鲜姜6500吨,当年市场上供过于求,次年种植面积锐减至1600亩。

西坝生姜的发源地在老木孔,它涵盖西坝爱国等3个村和冠英河桥村。该地种植生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过去由于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西坝生姜是“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出现了“卖难”问题,影响了姜农的种植积极性。近年来,五通桥区积极探索提高姜农组织化程度,以支部为龙头,以协会为载体,以农民增收为目的,走标准化发展之路,作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姜农的生产积极性再一次被调动起来,截至今年,仅冠英镇生姜种植面积就达9000亩,种植户近400户。

2014年,乐山市五通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西坝生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西坝生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五通桥区西坝镇、冠英镇、石麟镇、蔡金镇、新云乡、金山镇、辉山镇、桥沟镇、金粟镇、竹根镇、杨柳镇、牛华镇等共12个(乡)镇,15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9′45″-103°56′48″,北纬29°17′29″-29°31′30″,东与井研县接壤、南与犍为县相连、西与沙湾区交界、北与市中区毗邻。保护面积3万亩,年产量6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品质特征:西坝生姜形如玉指成形,色泽白净,姜头顶端红玉着甲。单株长20cm以上,鲜重0.5kg以上。分支多,皮薄,肉质细嫩,纤维少,辛辣味较浓,脆爽,商品性好。 (2)内在品质指标:西坝生姜粗纤维≤0.9%,维生素C≥1.8mg/100g。 (3)安全要求:西坝生姜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上一美食:岷江河鱼

下一美食:五香虫

新鲜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