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魔芋豆腐

全州魔芋豆腐

一、资源状况:魔芋又称鬼芋、鬼头、花连杆、蛇子头、天南星、蛇六谷等,英文全名ElephantFoot,Konjac,属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木植物,具有医治疟疾、闭经、疔疮丹毒、烫伤和降血压、降脂、开胃、防癌等功效。据有关资料记载,全球大约有130个野生品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疏林下,属半阴性植物,其地下生长的扁球形块茎经碱水加热去毒后可供食用。我国自古许多山区就有栽种魔芋的习惯。全州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江上游,东径110°7'—111°29',北纬25°29'—26°23'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在东山瑶族自治乡、蕉江瑶族自治乡、石塘、才湾、咸水、绍水、大西江等乡镇,有许多群众居住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区,这些地方寒气足,林木疏密度是魔芋生长的适宜区域,相传,采植野生魔芋制作豆腐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民间栽种蘑芋也有几百年历史。

二、传统手工制作方法:

(一)制作方法:将鲜芋洗净去皮,用手拿住在特制的磨擦板(一般用长20余公分,宽15公分左右的铁皮,用细铁钉钉穿成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孔,把粗糙的背面朝上,装钉在木框架上即可操作。有的农家用破瓦片擦浆)上快磨成浆(或擦浆),每公斤鲜芋加草木灰水4升左右(总水量的1/2),充分搅拌均匀,浆磨好后再加入另1/2草木灰水(现在的人认为制作草木灰水麻烦,多半用食用碱或生石灰水,磨浆时只加清水,上锅煮至半熟时掺入碱水。加碱量为1千克鲜魔芋,用白碱20-50克,或加入5%的生石灰水),拌匀后上锅,用急火煮,边煮边搅,至熟透后快速舀出置于干净盆中,让其静置冷却凝固,再用刀在锅内将其切划成自己所需存放的块状,加入清水大火猛煮,待豆腐软绵有弹性,色灰光亮时取出,放在清水中充分漂洗,便可除去涩昧或多余的碱质,此时可上市卖或自行烹饪后即可食用。

(二)制作要点:一是注意浆要磨细,切忌有粗粒和芋块;二是加水要适量。水要分次慢慢添加,水量太多难以凝固成型:水量太少,出腐率低,磨浆时,1公斤鲜芋可加入4升左右草木灰水(一般情况下,1公斤鲜蘑芋,总加水量应该是6-9升,可制5-7公斤豆腐,因为煮豆腐时水分会蒸发一部分,如果磨浆时水量太少,浆容易凝结成肉红色的硬块,难于分散溶解到水中,在熬制豆腐时,凝块内夹有生胶,易使人中毒,同时豆腐产量也低。所以磨浆时加入水量要达到总加水量的1/2),浆磨好后再加入另1/2草木灰水,拌匀后上锅。

(三)注意事项:

1、在磨浆、煮制、凝固成型等过程中,不能与酸类、油脂接触,用具也不能沾上酒或油,以免引起碱性被中和而无法凝固,或葡甘露聚糖被水解而造成失败。

2、加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魔芋切面与空气接触的时间。块茎去皮后要浸入清水中,减轻氧化程度。同时,要尽量避免与铁、铜等器具接触。

3、喝酒后的人不要参加加工魔芋豆腐,防止酒气影响魔芋豆腐的凝固成型。

4、煮制魔芋豆腐,要待切块里外都凝固熟透后才能出锅。外熟里生的,冷后会回软而失去弹性。

5、加工魔芋豆腐过程中,加碱量要适当。加碱太少,不会凝固,加碱太多则产品色深,碱味浓,又不易清除,影响产品质量。

(四)附加说明:现在的人认为用纯魔芋浆加草木灰水制作豆腐麻烦且成本高,韧性也太强,颜色灰黑。现在集市上的卖的那些雪白柔软光亮的蘑芋豆腐,很多是群众在制作时适当掺入了米粉、芋粉、豆粉等配料或其他调味品,这种魔芋豆腐,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口感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因这里介绍的传统制作方法,所以其具体制作方法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三、魔芋豆腐在全州的吃法:魔芋豆腐是全州人喜欢吃的地方特色菜之一,最常见的吃法有闷、炒、炖、凉拌四种,酸辣魔芋豆腐、魔芋豆腐炒鸭子、凉拌卤魔芋豆腐、黄闷魔芋禾花鱼等等,都是全州人民餐桌上常见的送饭菜,而魔芋豆腐炒文桥土鸭子,是全州地方菜一绝。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上一美食:桂北腊肠

下一美食:腊肠

新鲜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