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侯薄饼

百侯薄饼

百侯薄饼,是广东大埔县百侯区传统的汉族小吃。

相传清乾隆年间,大埔名闻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官至陕西、西安按察司按察使。杨缵绪及其侍从家属从北方带回家乡四种美点——薄饼、绿豆板、豆子羹、蕨粉粄.其中薄饼经过民间多年的仿制、改进、提高,演变成今天风味独特、广受欢迎的客家小吃——百侯薄饼。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而百侯薄饼亦起源于中原,实在是一种巧合。此点式被称为“锦囊藏宝”。

相传大埔县百侯镇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贫困家庭小孩,至十多岁仍未出街入市。百侯镇逢农历三、六、九为墟日。其时,百侯镇只有一个窄窄的街道。全街不过百十余间两至三层的低矮店铺。店铺面前挂着凉棚布。墟日,赶墟的人群在这里摩肩接踵,显得热闹而嘈杂。当时,那穷苦小孩缠着大人要去赴墟。走至凉棚底下一个小吃摊,小吃摊里传出“嘭嘭嘭”打薄饼皮的声音,而一条条似手帕包裹、卷成筒状的薄饼散发着香味,让人好不口馋,小孩嚷着问大人:“手帕包着的是什么?”大人买不起,只得哄骗小孩:“手帕包着拉杂。”那小孩长大后,事业有成,但孩提时的经历记忆犹新,于是写了一首诗自嘲:

忆我髫龄未出巢,爷娘携带往街跑。

未知薄饼何堪味,笑问帕中何物包?

百侯薄饼并非常见的圆形月饼、老公饼、老婆饼,而是用精面粉特制的薄膜卷馅而成条状食品,馅料由香菇、虾仁、肉泥、豆腐干、熟豆芽等混合而成。熟后的薄饼色泽淡黄,浓香扑鼻,滑嫩爽口,为大埔县百侯镇的驰名小吃。

其制作方法:

一是用面粉制作成饼皮,即把面粉加进适量的水和少许盐水,用力揉搓至软韧黏结后,用手抓起一团,快速地砸在用炉火加热的专用平面锅上,烤熟时饼薄如纸,即夹起放在盘里。

二是制作里面的馅料。一般以靓肉丝、豆腐干、蒜白、香菇、虾仁、鱿鱼丝等为原料,再加上适量的食油和酱油焖至熟透,然后把馅料包进刚夹起的饼皮里裹扎好,再加上胡椒粉或辣酱等佐料,即可食用,其味鲜美,耐人寻味。

上一美食:西岩山茶

下一美食:大埔忆子粄

新鲜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