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圳酿粄

三圳酿粄

三圳酿粄是蕉岭县三圳镇当地一道非常独特的风味小吃,香味十足,柔软可口,凡是到三圳做客的人,都要买上几斤,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品尝。

三圳酿粄的出名,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从前,在三圳墟镇上,住着一对婆孙俩。阿婆七十多岁了,身体还算好,就是一口牙齿脱得所剩无几。她的孙女阿珊,这年二十岁了,却是个苦命的人,在她三岁那年,父母先后去世,自小与阿婆相依为命,长大后尽心孝顺阿婆。她见阿婆没牙齿不能咀嚼东西,就天天煲粥给阿婆吃。什么猪肉粥啊,鸡肉粥、牛肉粥、咸菜粥,轮番给阿婆换着口味。

可是,就是龙肉,天天吃也会腻人啊。不久,阿珊发现阿婆的胃口一天比一天差,起初还以为自己做得不够用心,调味不合阿婆的口味,一日她特意买了一条新鲜的鲩鱼,剁碎后用纱布滤净骨头,用新米煲粥,端给阿婆。阿婆吃过两口,连说好吃,可没吃上半碗,就停了下来,说饱了吃不下了。阿珊心里明白,阿婆还是没胃口,说好吃,其实是安慰她呢。

阿珊想怎样才能打开阿婆的胃口呢?有一次,她去亲戚家做客,尝到了一种没见过的东西,它用凉粉作皮,里面包裹上猪肉咸菜干,蒸熟后非常爽口好吃。阿珊突然想起,阿婆喜欢吃糯米粄,如果用糯米粉做皮,里面包上肉料,阿婆肯定喜欢。于是,她匆匆回到家里,把家里的糯米磨成米粉,买了半斤瘦肉,细细剁碎,和上禾笋等配料,放进锅里蒸熟了,放凉后端给阿婆。阿婆吃后,眉开眼笑,一连吃了三个,最后抚着肚皮问阿珊,刚才让她吃的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阿珊想了想,说是糯米猪肉粄。阿婆说:“好好,以后天天吃这种东西我都不会腻。”阿婆吃上糯米猪肉粄,胃口变好了,加上糯米补中气,身体一天天见好。

过了不久的一天中午,天下起了大雨。这时,一个外地人突然走进阿珊家里,说欲借地方避雨。阿珊见这人浑身被雨淋湿透了,就让他进来,搬凳倒茶,还拿出干毛巾给他抹雨水。客人觉得这家人好,就说他肚饿了,问可有吃的?阿珊见客人可怜的模样,便端出一盘糯米猪肉粄,供客人食用。客人看到白如玉石的糯米猪肉粄,两眼放光,三两下就把一盘粄子吃了个精光,嘴角流油,连声称好吃。老阿婆得意地笑道:“客官当然说好吃。我老了,嘴又馋,我孙女便想法子做这种糯米粄哄我的嘴。”

客人十分感动,待了解清楚阿珊和老阿婆的家底后,看到阿珊年纪轻轻,没有嫁人,还要赡养老阿婆,就有心要帮一下她,便掏出一包银子,说:“姑娘,我看你的手艺不错,做出的美食不亚于大饭馆的师傅。你家前门对着大街,这点银子拿去开个小店,专门出售糯米粄,阿婆也就不会跟着你受苦了。”说着,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让阿珊找一张纸,说要为新开的店铺题字。阿珊家里哪里找得到纸?客人四顾一番,看到屋里的角落有一块木板,就拿过来擦拭干净,提笔说:“我来三圳游玩,这里风光美丽,鱼肥米香,瓜果遍地,实属人间天堂。你的糯米粄又是本地的原料配制而成,做法又极似酿豆腐,我看不如就叫它三圳酿粄吧,这名字既响亮又好听。”说着,在那块木板上写下了“三圳酿粄”四个刚劲的大字。写罢,不等阿珊阻拦,放下笔就匆匆离开了。

后来,阿珊觉得那位客人的话非常有道理,就把临街的房子收拾出来,把客人写的字挂出去当作招牌,添了桌椅和器具,把小饭馆开了起来,专门出售酿粄。有人看过招牌上的字后说,给阿珊写字的,是梅县有名的才子宋湘,又有人说是风流倜傥的李文固。阿珊想不管他是谁,都是对自己有恩的人,只有把饭馆的生意做好了,才不会让恩人失望。于是,她起早摸黑,诚实经营,童叟无欺,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后来还招了个入赘女婿,一起赡养阿婆,日子越过越舒畅。

客家酿粄的做法:

主料

糯米粉二包粘米粉一包

肉末一斤

辅料

老萝卜干半斤

1.二斤糯米粉配一斤粘米粉的比例;

2.将两种粉混合均匀,然后根据个人喜好觉得是否放洋红(一种食用调料)、一般过年会放,平时则不放;

3.然后加入开水用筷子快速搅拌;

4.然后用拆均匀;

5.揉成面团待用;

6.把肉末和老萝卜干炒熟;

7.捏一小团面团,把它压成薄圆形;

8.放入馅料;

9.把面皮两端合起捏稳即可;

10.将成型后的酿粄逐一排好大火烧开水放入锅里开蒸20分钟即大功告成;

小贴士

客家酿1.糯米粉和粘米粉的比例是2:1;2.这道小吃的关键在于掌握好面皮的厚度,皮太厚口感不好,太薄怕底部穿孔漏馅。

上一美食:客家烧鹅

下一美食:蕉岭黄坑茶

新鲜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