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馓子

咸馓子

咸馓子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伴随着古代“寒食节”而诞生,又称“寒具”,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而制作。西安馓子形如栅木、色泽金黄、条细心空、口嚼有响声、酥脆如凌雪,既是风味小吃,又是宴席上的名贵细点。主要原料有面粉、油、红糖等。

馓子、因股条细而松散得名,也称“馓枝”“馓股”是回族群众的节日传统食品之一,据说始于南北朝时,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间写诗赞美馓子:“纤手搓成玉数导,碧油炸出嫩黄深,夜业春水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回族的油馓,以股条细匀、香酥脆甜、金黄亮润、轻巧美观着着,很受人们青睬。有个故事说,元代有位阿拉伯人来中国定居后与当地一女子成婚多年,膝下无子,一次在石邦节,向真主祈求赐子,敬献油馓。后得一子,合家欢乐,第二年孩子满周岁时,从亲友来贺,感谢真主赐子之恩,特炸油馓子招待客人,从此之后,凡回民过节或举办喜庆大事都炸馓子庆贺,以示吉利,相沿成习。

上一美食:土笋冻

下一美食:红烧猪脚

新鲜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