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玉

桃花玉

桃源盛产桃花石,顾名思义,它是一种里面开放着一朵朵桃花的石头。这石桃花,璀烂、绚丽,虽然久经风吹雨打、霜侵雪蚀,也不凋谢。真叫人叹服,惊奇!

这一朵桃花是怎么融进石头里去的呢?这里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传说——

从前,桃花源附近的桃花村里有个妹子,因为她生得乖,长得俊,人品又好,村里村外的人都叫她乖妹儿。乖妹儿能画一手好画。她画什么象什么,画着画着,笔下的物儿就一只只活了起来。

乖妹儿笔下有神的消息,象长了翅的鸟儿一样,很快就飞到了桃源县太爷衙门里去了。县太爷就打发人把乖妹儿召到县衙。县太爷贪色又贪心,他一见乖妹儿一副好模样,心也动了。乖妹儿问老爷叫她来有什么事,县太爷呆了好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说要她来画画。这时候听见后面传来一阵干咳声,他回头一看,只见夫人站在房门口瞪了他一眼,又瞪了乖妹儿一眼,一掀帘子又进屋去了。

乖妹儿眼睛一眨,心里有了底,这县太爷怕堂客。县太爷摆上了颜料和纸笔后,乖妹儿提笔就画,画成,竟是一位女子。乖妹儿一搁笔,画上这女子就从书上走下来了。县太爷一看这女子,竟和自己的夫人一模一样,马上就象被抽出了骨头,一身都软了,伸手就把她往里屋拖。

正在这时候,竹帘子一掀,他的夫人又出来了。她看见县太爷正把一个女人往屋里拖,气得不得了,伸手就给了那女子一个耳巴。那女子一伸手,也给了夫人一个耳巴。于是,两个女子就你骂我,我骂你,在大堂上打起架来了。这两个女人,一样的头发一样的脸,一样的装束一样的打扮,一时竟叫县太爷分辨不出谁是他老婆,谁是画中人。心里叫起了苦:天哪!一个夫人就把我管得好苦,如今又多了一个,叫我今后怎么过日子!他正为这人苦恼着,不料,“啪!”左边脸上挨了一个耳巴;他刚转过脸“啪”!右边脸上又挨了一个耳巴。这个夫人骂他:“揍死你这个喜新厌旧的家伙!”那个夫人也骂他:“揍死你这个喜新厌旧的家伙!”

两个耳巴把县太爷打得鼻青眼肿,没办法,他只好向乖妹儿讨饶。乖妹儿听见县太爷讨了饶,手一招,那画中人就回到画面里去了。

县太爷想,把乖妹儿叫来容易,讨不到一点便宜怎甘心?就又叫乖妹儿给他画画。他心里怀的鬼胎,乖妹儿早就猜着了。他提起笔,“唰唰唰”,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府印。笔一停,府印马上从纸上移到县太爷面前来了。县太爷一看,心里可喜欢啦。他日夜感到苦恼的,就是官太小。得到府印就是知府了。于是,他也顾不上乖妹儿还在堂上,抱起府印就往屋里跑,口里不停地喊着“升官了,升官了,我做了知府了!”

那天晚上,他连觉也没睡好,望着大印咪咪笑哪晓得一场美梦还没做圆场,半夜里,就忽然听到大门“砰砰”响,一个家人跑进来告诉他:大事不好了,武陵府里丢了印,查到这里来了。

县太爷一听,吓得脸都发白了,还没等到他翻身爬起来,一帮公差已冲到他床前。他们掀开被子,把他扎扎实实地捆了起来,又从被子里搜出了那颗知府大印。他们用根绳子把大印穿了挂在县太爷的颈项上然后推着他往外走。走到衙门外,县太爷看见乖妹儿站在路旁,望着他笑。他“卟通”一声,跪在乖妹儿面前求饶。听见县太爷讨了饶,乖妹儿把手一招,县太爷吊在颈项上的府印马上不见了,那班人马也不见了。县太爷正感到吃惊,忽然看见前面挂着一幅画,画上那班人马正捧着府印望着他。

这一次,县太爷才真的晓得乖妹儿的厉害。但占不到一点便宜,他还是不甘心。他日日夜夜,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点子来了:叫乖妹儿画一片桃花林,让它移植到自己的屋前屋后来。这样,自家的家园不也就变成了桃花源了吗!一旦告老还乡之后,不也有个去处吗?

县太爷又派人把乖妹儿叫了来。乖妹儿又一下猜出他的心事,心想:好啊,我再给你一点厉害看。乖妹儿提起笔来,就在纸上面画开了桃树。画了一棵又一棵,棵棵桃树上都开满了火红火红的桃花,转眼之间就开得象一片红云。县太爷叫赶快把桃花从画上移下来,乖妹儿说桃花移不下来,只有把房子移到画里头。县太爷便命令赶快把房子移进去。等到乖妹儿把县衙移进了画里头,光板地上孤零零剩下个县太爷。县太爷左右为难了,要进画里面去,乖妹儿说没了地方,但进不去又没了县衙和大印。没了衙门到哪里去升堂?没了大印还算个什么官?又急着叫乖妹儿将衙门和大印从画上移上来。乖妹儿说这样移不下来,要风吹才成。县太爷又叫乖妹儿赶快画风。

“唰唰唰”,乖妹儿几笔就画了一阵风。笔一停,果真一阵阵风从画儿上呼呼吹出来。吹着吹着,把县太爷的乌纱帽滴溜溜吹掉了。吹着吹着,桃树的枝儿也摇晃起来了,桃花瓣儿纷纷从树上掉了下来,在空中卷起一层红云,向北边飞去,又一阵风吹来,“咔嚓”!“呼隆”!衙门也一齐被吹倒了。

风一停,桃花瓣都落下来了,前前后后铺了百把里。恰恰这百把里又都是岩石山,桃花瓣儿一落到岩石上,很快便融化了,浸到岩石里头去了。所以,一直到一在,这里的岩石肚里还开放着一朵朵桃花。

上一美食:桃源鸡

下一美食:桂花糖

新鲜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