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花藜蒿

散花藜蒿

散花藜蒿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藜蒿,又名芦蒿、水蒿、香艾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荒滩等潮湿处,因其抗逆性强、病虫为害少,经人工栽培后,成为一种营养丰富、无污染的绿色蔬菜食品。

散花藜蒿是野生大叶藜蒿经保护栽培而得到的反季节野生蔬菜,可食部分为地上幼嫩茎,嫩茎长16~22cm,粗0.4~0.6cm,具特殊清香气味。商品散花藜蒿嫩茎新鲜,颜色白绿,具特殊清香气味,手折易断,较自然生长得到的粗壮,香气更浓,颜色更明亮,节间更短,粗纤维更少或无。具有祛风湿、健脾胃、平抑肝火、预防便秘、促进消化,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功效。据《浠水县志》记载,散花藜蒿至今已有千年的种植历史,是鄂东名产,三国时期,周瑜在“策湖”(以孙策在湖北浠水散花练兵而得名)训练水师,经常取藜蒿、菱角、茭白等野生蔬菜以作军用,给士兵强身健体。散花藜蒿产区毗邻长江,三面环水,远离工业区,周边无污染源,种植区耕作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墒保肥。2010年以来,浠水县人民政府制订了多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藜蒿生产,现种植面积已达8000多亩,产量超过1.2万吨。

2000年,浠水县从外地引进藜蒿在散花镇禹山村进行大棚栽培试验,经过10多年的探索、试验、示范推广,现已扩大种植面积210hm2,产量6000T/ hm2,年产值达3000万元,每年销往北京、天津、武汉、上海、黄石等大中城市,并且供不应求。散花藜蒿最佳播种期是7月底8月初,一般每隔一个月收割一次,一年可收3—4茬。

另悉,我省列入本批保护目录的共有3个农产品,另外两个分别为随县洪山鸡、秭归屈乡丝绵茶。

地域范围

散花藜蒿产区位于湖北省浠水县散花镇西南部,分布在策湖周围,东为仙女庙村,西为仄船地村,南为禹山村,北为红莲巢村的范围内,产区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o15′46〞~ 30o17′35〞,东经115o06′40〞~ 115o10′46〞之间;产区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3公里,适宜种植藜蒿面积85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散花藜蒿是将野生大叶藜蒿经大棚保护栽培而得到的、12月至次年3月间上市的反季节野生蔬菜,可食部分为地上幼嫩茎,嫩茎长16~22cm,粗0.4~0.6cm,没有侧生枝,无粗纤维,木质化程度低,颜色白绿,具特殊清香气味。商品散花藜蒿为去叶后只留尚未展开心叶、经捆把包装后的幼嫩茎。嫩茎新鲜,颜色白绿,具特殊清香气味,手折易断,较自然生长得到的粗壮,香气更浓,颜色更明亮,节间更短,粗纤维更少或无。食用方法是切成寸断清炒或佐以其它肉类烹饪,炒制后颜色脆绿,口感脆而不烂,香气扑鼻,化渣易嚼,爽口。 2、内在品质指标:散花藜蒿的内在品质跟普通藜蒿一样,具有祛风湿、健脾胃、平抑肝火、预防便秘、促进消化的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3、质量安全规定:散花藜蒿的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T5010-2002)的要求,品质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绿叶类蔬菜》NY5089-2005的标准;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T/T5017-2001)和《无公害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5018-2001)。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产品经农药残毒检测合格方可上市。

上一美食:望天湖胖头鱼

下一美食:绿杨桥封缸酒

新鲜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