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猴头菇

常山猴头菇

常山猴头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猴头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明、清时皆以“山珍”被列为贡品。1979年,常山县利用金刚刺酿酒残渣培育出猴头菇,而后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常山猴头99号”菌株,至此常山猴头菇正式面世。1984年,常山猴头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品尝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等大批领导及知名人士参加,会上严济慈题词:“常山猴头、浙江一宝”。1985年,清宣统帝溥仪之弟溥杰为常山猴头菇题字:“山珍猴头、海味燕窝”。 2006年,常山猴头菇被浙江省农业厅评定为“浙江名菇”。2014年,常山县政府将常山猴头菇提升到“常山三宝”高度,进一步打造金名片。1987年,常山县微生物总厂生产的“常山-”猴头罐头、猴头干品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2006年,常山猴头被评为“浙江名菇”;2015年,常山猴头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森力牌”猴头菇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常山猴头菇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的特产。常山猴头闻名国内外,朵小型美,质地细嫩、鲜甜爽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常山县地处浙西山区,青山绿水造就了一个十分适宜食用菌生产的“天然培养区”。1978年,常山培养出“常山猴头”,为浙江增添一宝。

猴头菇是四大山珍之一,不但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还有药用价值,对慢性胃炎等多种消化道疾病均有较好疗效。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常山县的猴头菇栽培量曾为世界第一,名声在外。

常山猴头含蛋白质26.3%,有氨基酸19种,其中7种是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每百克总含量32毫克。

地域范围

常山猴头菇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5′~118°45′,北纬28°46′~29°13′之间。包括球川镇、白石镇、青石镇、招贤镇、芳村镇、辉埠镇、何家乡、同弓乡、新昌乡、大桥头乡、东案乡、金川街道、紫港街道、天马街道等14个乡镇(街道)180个行政村。现有生产规模100公顷,栽培量750万袋,年产鲜菇4500吨。保护规模面积2000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形态特征 常山猴头菇的鲜菇色泽洁白或淡黄色,外形头状、球形至扁半球形,无柄,直径3~15cm,肉质细嫩,表面密布针形菌刺,菌刺长0.2~1.5cm。鲜品有猴头菇特有清香,口感嫩滑,成熟后味微苦;干品呈淡黄色至黄褐色,香味浓郁,味微苦。 2、品质特色 常山猴头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钾、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并含有猴头菇多糖等活性成份。每100g干品含蛋白质≥12.0克,脂肪≥3.0克,粗多糖≥3.0克。 3、质量安全规定 常山猴头菇生产通过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严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或使用有害有毒投入品,产品质量安全采取严格对猴头菇产品蛋白质、粗多糖等理化指标以及卫生指标检测、监控,卫生指标按照GB 7096《食用菌卫生标准》执行。

上一美食:衢州常山胡柚

下一美食:胡柚果脯

新鲜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