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石头馃

歙县石头馃

歙县石头馃

简介

石头馃,徽州风味小吃名品。徽州传统面食,早在清代即负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

古城歙县的街头食摊,可以见到一种平底锅里放着一种扁平的面馃,上面压着一块油光滑亮的黑石头,面馃发出“嗤嗤嗤”冒油响声,喷发出袭人的异香,行人见了此种馃子,往往驻足摊头,等候品尝其味。

  这种馃子是用石头压扁的,所以俗称“石头馃”。过去,徽商外出,都要携带这种馃子,是徽州人最爱吃的点心。从原料上分,这种馃子有米粉馃、油面粉馃和玉米粉馃三种。馃心一般是春上采摘的香椿嫩芽,去汁晾干,切碎后拌上猪肉丁和炒熟的黄豆粉。将这种馅卷在面皮中,然后压或扁圆形即成石头馃子。在平锅中焙熟即可食用。

历史文化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从渔梁坝上岸来到凉亭歇息,只见亭中有个卖馃摊子,便令随从买了一个吃着,觉得又香又脆,很有味道,连声称赞:“好吃,好吃!”他付了加倍的钱以后,又赠送卖馃人一枚“福”字小印,叫他在馃上印上志号,以便下次来吃。并告诉摊主以后遇到什么难事,可凭这颗小印去找官府。

  自从馃上盖了“福”字印志以后,顿然门店若市,生意兴隆,独占食摊。这样一来,引起了同行的妒嫉。当地有一恶少,受人指使,寻衅滋事,一脚踢翻了摊主的平底烤锅。由于用力过猛,锅片飞起,砸瞎了自己的左眼。同伙见此情形,便把摊主抓到官府评理。摊主急中生智,连忙将那枚福字小印呈给知府。知府接过小印一看,只见边款刻着“乾隆御制”四字,马上喝令退堂,向摊主赔礼道歉。从此,再也没有恶棍敢来欺负那个摊主了。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徽州府城,“福”字香椿馃也就随之身份倍增了。

做法

石头馃用猪五花肉丁和炒黄豆粉拌成馅心,用面皮包上,收口捏紧,用木碾推擀成圆饼形状,然后放在平锅中炕烙,每个饼子上放置一块石头(现在仍放一块特制的砖头)压着,放石头的目的是为了均匀地传热,以使馅心熟透,边炕边按动石头(饼子不用翻身),促使内部油脂渗出,一直炕至熟透取出即成。咬开后香气扑鼻,滋润味美,如配汤食用,其味更佳。馃是当地人的俗称,制作中用石头压,故称石头馃,亦称黄豆肉馃。

上一美食:一品锅

下一美食:清蒸石鸡

新鲜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