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大河乌猪

富源大河乌猪

富源大河乌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富源大河乌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据《富源县农牧志》记载,“大河猪”是我国西南三省的优良猪种之一,系“乌金猪”的一个重要类型。猪种的形成,从有记载的公元前116年算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因盛产我县大河一带而得名。1978年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猪种资源调查,将其定名统称“乌金猪”。 “富源大河乌猪”是在乌金猪(大河猪)基础上导入杜洛克半血杂交育成的国家级新品种。而“大河猪”是云南省地方优良品种,因盛产富源县大河一带而得名,它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优点,是生产加工“云腿”等肉制品的优质原料猪种,享有“大河猪种甲滇东”之称。 “富源大河乌猪”于1992年至2000年间在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遗传育种学专家连林生教授的指导下,由曲靖市畜牧局、富源县畜牧局、富源县大河种猪场经过9年6个世代培育成功。2000年8月22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30号公告为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之一,“富源大河乌猪”于2002年12月14日被国家农业部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审定为国家级新品种,2003年2月27日正式获农业部批准。富源大河乌猪成为继“苏太猪”之后云南省第一、中国第二育成猪新品种,2007年9月“富源大河乌猪”成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8年11月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09年被认定为曲靖市知名商标。2009年10月26日,云南省农业厅第15号公告列入“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1年录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大河乌猪2011年10月在云南省农业厅等部门组织的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评选活动中被评定为云南“六大名猪”之一。 目前,已开发出大河乌猪鲜肉、火腿、发酵肉制品、低温肉制品及酱卤制品四个系列40个产品。富源畜牧开发公司生产的“富雲”牌火腿于1999年11月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暨交易会上荣获“中国名优食品”称号、富源信发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滇乌”牌火腿于2011年在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中国名优食品”称号。

特定品质

大河乌猪是在大河猪选优提纯的基础上,适度导入外部育成的瘦肉型猪种。具有肉质好、肌肉脂肪含量高、生产快、繁殖强、耐粗饲、抗病等优良特性。开展杂交生产瘦肉以来,大河乌猪为少有的优良母本,纯种与英系大约克夏的0是腌制“云腿”的优良原料猪种。因原产地位于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与大河乡一带,故称“大河乌猪”。

文化典故

大河乌猪原称大河猪新品系,是云南省“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云南省大河猪杂0套系选育及0优势利用研究与示范》的重点课题。该项目在省科技厅、省农大、省畜牧兽医局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由曲靖市畜牧局主持,富源县畜牧局和富源县大河种猪场联合攻关,在富源县大河种猪场进行选育的大河猪新品系,从1994年开始至2002年历经9年6个世代持续选育,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和超过预定目标,是云南省首次培育成功的适宜腌制优质云腿和优质鲜肉供应的优良母本品种。

地域范围

富源大河乌猪产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境内,涉及中安镇、大河镇、营上镇、后所镇、竹园镇、墨红镇、富村镇、黄泥河镇、古敢乡、十八连山镇、老厂镇11个乡镇;地理坐标:东经103°58′至104°49′,北纬25°02′至25°58′,东西宽48.8公里,南北长91.5公里,养殖区域范围3348平方公里,年出栏250万头,年产猪肉17.5万吨。

上一特产:罗平小黄姜

下一特产:罗平菜油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