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克铁热克葡萄

科克铁热克葡萄

科克铁热克葡萄

简介

科克铁热克葡萄,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区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疆葡萄甲天下,久负盛名的皮山科克铁热克葡萄以它甜嫩多汁的特殊风味和晶莹多样的形态,而博得人们的垂青。

品种:

品种有木纳格、无核白、紫葡萄、红葡萄等品种。其中木纳格葡萄粒大,皮韧,色泽鲜艳,汗多,籽少,果实为黄绿色和浅红色,晚熟,耐贮运,易保存,一般单串果重500-650克,最大果重1200克以上,特大果超过1500克。到目前为止全县葡萄定植面积2万亩。

营养价值:

葡萄的营养价值很高,葡萄汁被科学家誉为“植物奶”。葡萄含糖量达8%到10%,以葡萄糖为主。在葡萄所含的较多糖分中,大部分是容易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所以葡萄成为消化能力较弱者的理想果品。当人体出现低血糖时,若及时饮用葡萄汁,可很快使症状缓解。

法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葡萄能比阿司匹林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并能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中医认为,葡萄性平味甘,能滋肝肾、生津液、强筋骨,有补益气血、通利小便的作用,可用于脾虚气弱、气短乏力、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葡萄籽富含一种营养物质“多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维生素E和维生素C是抗衰老最有效的两种物质,可是葡萄籽中含有的这种多酚的特殊物质,其抗衰老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是维生素C的25倍。常用以葡萄籽为原料的护肤品或食品,可以护肤美容,延缓衰老,使皮肤洁白细腻富有弹性。可以说,葡萄全身都是宝。

在中国,新疆葡萄甲天下,葡萄被人们称为“珍珠和玛瑙”。盛夏的季节走进绿洲,家家户户的葡萄架不但会带给你阴凉,好客的主人还会采来晶莹的鲜葡萄给你消暑解渴;即使是隆冬,在塔里木盆地一带的集市上,仍然可以尝到保存得较好的葡萄。这里的葡萄种类繁多,品质优异,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珍贵礼物。

营养成分:

葡萄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葡萄中的多量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葡萄中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葡萄糖、果糖、蛋白质、酒石酸以及多种维生素B1、B2、B6、C、P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此外它还含有多种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把葡萄制成葡萄干后,糖和铁的含量会相对高,是妇女、儿童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中国历代医药典籍对葡萄的药用均有论述。中医认为,葡萄味甘微酸、性平,具有补肝肾、益气血、开胃生津、利小便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载文说:葡萄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葡萄不但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还可用于食疗:头晕、心悸、脑贫血时,每日饮适量的葡萄酒2~3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干葡萄藤15克用水煎服可治妊娠恶阻。《居家必用》上还曾记载葡萄汁有除烦止渴的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葡萄还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葡萄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人们将其制作成各种盆景放置室内,清香幽雅美观别致;或在居室前后栽植,藤蔓缠绕,玲珑剔透,芳香四溢,是美化环境的佼佼者。然而,葡萄的巨大经济价值主要在于 酿酒,全世界80%的葡萄都用于酿酒。但是,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葡萄被酿成果汁,成为味美多效的营养保健果品。其不但能治疗多种疾病,直接饮用葡萄汁还有抗病毒的作用。

其实葡萄味道可口、营养价值高,除了能够帮助人们改善睡眠外,还有很多功效,补虚健胃,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的人,多吃些葡萄或葡萄干,有助于恢复健康,因为葡萄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卵磷脂、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多种 营养成分,特别是糖分的含量很高,而且主要是葡萄糖,容易被人体直接吸收。

葡萄是温补阳气的食品,不仅具有养肝的效果,而且气血也会得以修复,达到养颜美容的效果。

葡萄味甘酸、性平,有滋阴补血、强健筋骨、通利小便的功效,是一种滋补性很强的水果;适用于妊娠贫血、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痛、水肿等症。将新鲜葡萄、生姜洗净,分别捣烂 ,用清洁纱布纹汁备用;再以沸水泡浓绿茶一杯,兑入葡萄汁、姜汁各50毫 升,蜂蜜适量,趁热饮服,可治疗细菌性痢疾。葡萄还对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颇有疗效,方法是:取葡萄汁、藕汁、生地黄汁各300毫升,蜂蜜250毫升,共煮沸,每日饭前服120毫升。

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3年,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葡萄协会申报的“科克铁热克葡萄”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地范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全乡25个行政村。

上一特产:和田黑鸡

下一特产:和田玉枣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