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魔芋

富源魔芋

富源魔芋

简介

富源魔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魔芋又称蒟蒻,是天南星科魔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大约有17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我国魔芋资源丰富,有20多种。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具有“植物王国”的美称,共有魔芋品种17个,占全国魔芋属种质资源的63%。而富源以花魔芋品种为主,品质好、色泽佳,被魔芋牌视为精品,曾创下亩产高达11吨的纪录。

特产性状:“富源魔芋”叶柄长30—60cm,基部直径2.5—6.0cm,圆柱状,表面光滑,颜色肉色,表面有不规则的墨绿色斑块;叶片为大型复叶,颜色为浓绿色,完全展开为伞状,掌状全裂,通常3裂,第一裂片长25—65cm,小裂片6片,互生,大小不等,形状为椭圆形,侧脉多,纤细,平行,近边缘联合为弧形集中脉。地下块茎形状近球型,底部稍平,直径为3—10cm,直径与高比为9.4:8.9;芽窝较浅,黑褐色;顶芽肥大,有粉红色鳞片包被,其周围有4—7个白色芽眼和多个根点;块茎皮色上半部为褐色,下半部为浅褐色,薯肉白色。通过测定,40g—540g重的块茎具有根状茎1—8根,形状为短棒状,大小2.69—13.6cm,头部直径为1.41—2.63cm,长4.50—7.68cm。

产地范围:富源县境内 11个乡镇(中安镇、后所镇、墨红镇、大河镇、营上镇、竹园镇、富村镇、黄泥河镇、古敢乡、老厂乡、十八连山乡)。

特产历史:中华民族是研究和利用魔芋最早的民族。早在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首次确认魔芋是治病的药物,后在元、明、清代均有魔芋入药及荒年充饥的记载。《本草纲目》中还系统地介绍了魔芋的生态环境,栽培方法,主治功能、服用方法和加工烹调技术。现代《中药大辞典》也肯定了魔芋作为中药具有解毒、抑菌、化痰、散结、行淤等功能。我国魔芋的传统食用方式是手工将鲜魔芋或魔芋角加工成灰黑色的魔芋豆腐食用。这种土法加工的魔芋豆腐常常由于加碱较重而影响魔芋的保健功能。

特产价值:魔芋的有效成份是球茎中所含的葡甘聚糖。从球茎的解剖结构中可以看出,球茎中含有大量的大型异细胞,异细胞中含葡甘露糖,通过去掉异细胞周围的淀粉和其他成分,即可获得魔芋葡甘露糖的粗制品--魔芋精粉,将魔芋精粉进一步的提纯和细化,可加工成质量更高、使用更方便的魔芋微粉。魔芋葡甘聚糖是一种高分子多糖,具有水溶、增稠、稳定、悬浮、胶凝、成膜、粘结等多种理化特性。 因此,魔芋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钻探、造纸、建材、印染、日化、环保等行业。

上一特产:宣威火腿

下一特产:深沟鸡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