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桃花米

宣汉桃花米

宣汉桃花米

简介

宣汉桃花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宣汉桃花米,是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的着名特产,该米品质精良,色泽白中显青,晶莹发亮。米粒形状细长,腹白小。煮出的饭粘度适度,胀性强,油性适度,米不断腰,具有绢丝光泽,香气横溢,吃起来滋润芳香,富有糯性。

宣汉桃花米因产自于宣汉县桃花乡而得名,属于带粳性的籼型稻米,该米品质精良,色泽白中显青,晶莹发亮。米粒形状细长,腹白小。煮出的饭粘度适度,胀性强,油性适度,米不断腰,具有绢丝光泽,香气横溢,吃起来滋润芳香,富有糯性。宣汉桃花米历史悠久,相传自唐代武则天后,四川的地方官每年都要将上好的桃花米奉献皇上,故有“贡米”之称。

产地环境:宣汉桃花米,原产于宣汉县桃花乡刘家沟村。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四川省农科所和宣汉县土肥站的专家就多次实地考察,并取土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块土地含有一种微量元素―硒。海拔850米高的刘家沟,含有硒的土壤、摄氏12.6度年气温、1400毫升的降雨量、260天的无霜期、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阳光、水源充足,是形成桃花米独特品质的原因。

品质特点:宣汉桃花米属于带粳性的籼型稻米,品质精良,色泽白中显青,晶莹发亮,米粒形状细长,腹白小,煮出的饭粘度适度,胀性强,油性适度,米不断腰,具有绢丝光泽,香气横溢,吃起来滋润芳香,富有糯性。且蛋白质含量丰富,天然的富硒土壤使桃花米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硒元素。

产地环境:产地范围为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桃花乡、丰城镇、观山乡、南坪乡、凤林乡、老君乡、南坝镇、天台乡、五宝镇、华景镇、白马乡、土黄镇、漆碑乡、樊哙镇、三墩乡、龙泉乡、渡口乡、漆树乡、黄金镇、厂溪乡、新华镇、下八乡、黄石乡、三河乡、清溪镇、红峰乡、凤鸣乡、柳池乡、庆云乡、马渡乡、隘口乡、石铁乡等32个乡镇。

历史文化

宣汉县是巴人的发祥之地,已勘明早在公元前一千年以前,就有人生活、生产,是一个古老的稻区。相传早在公元8世纪中叶的唐朝开元年间,宣汉县桃花乡刘家沟村的大米就已驰名,并作为贡米供奉给皇帝,因而美名传播四海。

唐朝大诗人元稹在达州府任知府时,经常在阳春三月外出踏青,有一年,元稹乘舟顺州河而上,行至宣汉县境内汀江(今东林河)时,有当地人送来刘家沟大米供奉,他看到这种大米剥壳后,面似桃花,质地滋润,颗粒饱满,体形修长,煮的饭晶莹如雪,味道香甜爽口,且米饭两头开花中间不断腰,像一朵朵小小的桃花,煞是好看,元稹饱尝此米饭后,赞不绝口,着诗颂曰:“倚棹汀江沙日晚,鲜花野草桃花饭。长歌一曲烟霭尽,绿波清浪又当还。”桃花米因此而闻名于世。

自唐代武则天后,四川的地方官每年都要将上好的桃花米奉献皇上,桃花米就成为皇宫的供奉之物,故有“贡米”之称。到了明清,桃花米甚至成了当地富绅的贿赂品。清朝嘉庆年间,宣汉县乡绅罗思举,以两升桃花米的代价向嘉庆皇帝讨得了兵马元帅一职。

上一特产:米城大米

下一特产:顺江薄饼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