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散

白散

白散

简介

白糤即米花,有的地方称为白伞,壮如圆盘,白中微黄,甘香酥脆,稍压即碎裂数块。

白糤是玉林人的传统年货,每逢过大年,如果你到玉林人家中做客,好客的玉林人必定会拿出玉林一种独特的食品招呼宾客。它圆鼓鼓像筛子倒扣,上面往往伴以各种各样的阳刻书法字,字的内容通常是“福、禄、寿、喜”。食用之前,主人用手在上面一压,这个精美的艺术品顷刻间散开,往嘴里一咬,香、甜、酥、脆,回味无穷。这道特产食品就是玉林人称之为“白糤”的大米花。

“吃‘白糤’,是祈祷新年吉祥。”玉林人对和谐、吉祥的中国传统“和”、“合”观念根深蒂固,这圆圆的白糤象征着“合家团圆”。鼓起的形状配上吉祥字样,是在恭祝大家新的一年里“福多、禄多、寿长、喜悦”。白散

白散即米花,壮如圆盘,白中微黄,甘香酥脆,稍压即碎裂数块。玉林人俗称“白散”,既取其洁白松散之意。

历史文化

玉林“白糤”始于何年何人,历史文献无记载,民间也无相关传说。但光绪版州志记载有当时民间食用“白糤”和茶泡。据祖父辈的老玉林讲,他们小时候玉林家家户户都在做啦。爷爷的爷爷们已继承着前人的传统风俗了,这样粗略算来已有一百多个春秋了。难得的是现在的玉林人家,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对以“白糤”供奉、招呼宾客的习俗情有独钟。才使“脆弱”的玉林“白糤”能够跨越时代变迁,以一种实物的形式继续在玉林部分家里的现实生活中流传。

做法

白散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

1、选料。选用的糯米要纯净、粒大、粘性好、洁白,筛去碎米后,置容器中浸泡一夜,滤起、晾干。

2、笼蒸。把糯米放置蒸笼中,用猛火蒸。要掌握好糯米的熟度,过熟则板结,难透气,打胚时难脱模,油炸时难松散,吃时硬而不脆;熟度不够则粘性差,作胚时易散不成形,油炸时爆裂不完整。

3、打胚。用刻有吉、福、喜、寿的凹字的木模,有大、中、小三种型号;打胚要趁糯米饭热,迅速填入木模,摊平、略压实,打在晒箕上,饭热度不够则粘性差,难成形。

4、晒胚。待胚散热后,移置竹筛上晾晒,要勤翻,正反都晒,以干爽为度。

5、拖糖水。把干爽的白散胚在已煮好的糖(白糖或黄糖)水中,浸匀后即捞起,叫拖糖水;要掌握糖水的浓度,过稀则不甜,过浓则使白散在油炸时不散,一般糖和水的比例以三比一为宜;拖糖后的白散胚要晒干,置容器中密封待炸。

6、油炸。茶油最好,花生油次之。油炸前,把白散胚晒(或烤)一次,去水气。油在锅中煎沸,逐个把白散胚放进,正面朝下,用长竹筷不断拨动,使朝同一方向旋转,待散胚浮起,即用筷把胚身翻转,压沉,再炸一二分钟,即可捞起,搁置盘中,漏去余油,散温后即可密封储藏后用。

上一特产:香蕉

下一特产:玉林牛肉丸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