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蕉柑

普宁蕉柑

普宁蕉柑

简介

普宁蕉柑,广东省普宁市特产。由于生态条件优越,普宁蕉柑产品果大,外观端正,果色橙红鲜艳,肉质柔软化渣,无核,糖酸俱高,风味浓,品质极佳,且易剥皮,易分瓣,食用方便卫生的优良品种,被誉为“柑桔皇后”载誉国内外,深受消费者和农户的欢迎。

目录

1种植情况

2环境条件

▪ 环境要求

▪ 种植条件

3品种特点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保护范围

▪ 质量技术要求

▪ 专用标志使用

1种植情况

编辑

普宁市有传统种植蕉柑习惯,最早栽培于18世纪。建国后普宁蕉柑生产也出现了几经周折和几次发展高峰期,建国初期普宁市蕉柑面积仅存1371亩,总产1491吨,经恢复发展至1955年面积达到41979亩,1957年总产达到21149吨,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恢复和发展,至1986年,全市蕉柑面积达到10万多亩,1994年总产超16万吨,1996年被命名为“中国蕉柑之乡”。至2004年全市蕉柑面积仍达到5.7万亩,年总产8万多吨。其中主要产区为洪阳、南溪、广太、赤岗四镇,面积5万亩,总产7万吨,普宁市十五期间计划发展面积达到8万亩,总产10万吨。

环境条件:

环境要求:

蕉柑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果种,温度是蕉柑栽培的限制因素,关系到植株能否生存和产量、品质问题。蕉柑生长最适宜温度大致在年平均气温21℃~22℃,冬季气温极少-1~-2℃以下和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2000毫米地区,最能发挥其丰产优质性能。蕉柑对生态要求总结为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常有微风,早晚多雾,旱季夜间多露水,阴湿适度,昼夜温差大;土层浓厚,土质肥沃,有机质丰富。这样的环境条件,才生长发育正常,开花结果良好,果色鲜艳,高糖多酸,风味浓,丰产优质。

种植条件:

由于普宁地区有优越生态条件,土壤特别适合于蕉柑的生长,因此生产的果实更是艳红美观,汁多糖份高,被誉为“柑桔皇后”载誉国内外。

普宁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是闻名中国的水果之乡和重要的商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土地肥沃,具有发展水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焦柑栽培历史悠久,果农栽培经验丰富,在中国100个水果总产量最高县(市)中列32位,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蕉柑之乡”和“中国焦柑种植基地”。普宁产潮洲焦柑畅销中国国内市场和日本、欧美、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多个国家、地区。

品种特点:

蕉柑原产潮汕地区,商品名“潮州柑”。是橙的天然杂交种,蕉柑以其早结丰产、品质极佳、耐贮藏、易剥皮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是柑桔类果树中著名的优质品种。普宁不仅具有栽种蕉柑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条件,且有广大农户丰富的种植经验,2002年被农业部纳入中国优质农产品区域区划规划。

随着商品经济和国内外水果市场激烈竟争,普宁对蕉柑品种也不断的进行选育引进。20世纪90年代推广种植蕉柑优良品种有“85—2蕉柑”、“孚优选”、“南三号”。优良新品系“85—2蕉柑”,蕉柑果实橙红色,高扁圆型,单果重234克;“孚优选”蕉柑215克,属大果型品种;中早熟种“南3号”重146克。这些品种果大,外观端正,果色橙红鲜艳,肉质柔软化渣,无核,糖酸俱高,风味浓,品质极佳,且易剥皮,易分瓣,食用方便卫生的优良品种,深受消费者和农户的欢迎。1996年被中国农业部农垦局确定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的有普宁市“南1号”、“南3号”、“85—2蕉柑”生产基地;1997年中国农业博览会普宁市“南3号”蕉柑被认定为第三届名优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普宁蕉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审查合格,批准自2005年12月21日起对普宁蕉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5年第180号)。

保护范围:

普宁蕉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普宁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普宁蕉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普府函[2005]16号)提出的地域为准,为广东省普宁市所辖行政区域。

上一特产:橄榄

下一特产:普宁青梅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